昆明市“十二五”蔬菜產業發展規劃
五、重點建設項目
(一)基地建設工程
1、新增基地建設規模。蔬菜產業一直是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生產區主要集中在官渡、西山、呈貢等近郊縣區,由于“菜藍子”工程建設推進,基地基礎設施、大棚栽培設施、保鮮冷藏設施配套比較好,“十五”以后生產基地向晉寧、宜良、嵩明等地區快速發展,但基礎設施非常薄弱,產業配套體系較差。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和滇池流域實施“四退三還”,“十二五”期間要在滇池流域以外新建40萬畝基地,增加80多萬畝的播種面積,才能承接滇池流域基地的轉移的任務,才能保證蔬菜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和“十二五”目標的實現。
2、分年度建設任務。按照城市保障型、外銷出口型、訂單加工型的布局結構,到2015年要突破轉移和新增40萬畝的基地建設,需分兩個層次兩步走。一是新建27萬畝優質高效、規?;a基地;二是對在農田基礎建設中已有一定的基地設施進行升級改造13萬畝;三是分年度實施2011年新建3萬畝,改造1萬畝,2012年新建5萬畝,改造2萬畝,2013年新建7萬畝,改造3萬畝,2014年新建7萬畝,改造4萬畝,2015年新建5萬畝,改造3萬畝。
3、具體布局:宜良新建基地7萬畝,改造3萬畝;石林新建2萬畝,改造1萬畝;嵩明新建6萬畝,改造4萬畝;尋甸新建5萬畝,改造2萬畝;東川新建1萬畝;祿勸新建2萬畝,改造1萬畝;富民新建1萬畝;安寧新建1萬畝,改造2萬畝;晉寧新建2萬畝。
(二)園區建設工程
1、打造農業園區經濟圈。按照發展昆明都市型現代農業,推進農業園區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加強扶持和指導石林臺灣農民創業園區、晉寧寶峰食品加工園區、嵩明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宜良農產品加工及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富民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尋甸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大力推進產、學、研、貿、工、農產業鏈的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都市農業經濟。
2、實施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工程。結合農業部蔬菜標準園創建活動和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蔬菜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建成16個以水、電、路基礎設施和栽培設施為主的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其中,部、省級8個,市級8個,每個示范基地面積300畝以上;創建15-20個以新技術、新材料、生物物理集成技術為主的標準菜園,30個優勢品種示范村。通過以項目推動、示范帶動,促進高效、優質、安全、規?;l展。
3、大力推廣生物、物理綜合生產集成技術。為切實從源頭上加強對蔬菜生產環節產品質量的監控和管理, 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我市蔬菜產品在國際國內的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之間的良性循環。一是要重點實施“五個一”工程集成技術,即“一盞燈”(物理滅蟲燈),“一張紙”(黃板),“一瓶水”(性誘劑),“一所學校”(IPM農民田間學校),“一袋肥”(生物肥料),推廣生物多樣性種植。二是要提高蔬菜工廠化育苗移栽的普及率,增加茬口,縮短生育期,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復種指數。三是要加強基地、產品認定、認證工作,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種植,提高工廠化育苗移栽普及率。
(三)品牌建設工程
品牌是打開市場的通行證,品牌產品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對品牌產品的信任度和依賴度日益增強,蔬菜作為生鮮副食品,是生活必需品,有著廣闊的市場。在人們消費方式日益理智,消費理念日趨“綠色、健康”的今天,在量的問題已不是主要矛盾的形勢下,產業要發展,競爭的核心是質量。質量靠規模、靠標準、靠管理、靠技術,而最終都將落實到品牌上。品牌就是實力,就是綜合競爭力,誰擁有品牌,誰就擁有市場。截止2009年,我市已注冊的品牌蔬菜有81個,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實施品牌突破工程,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基礎實力,是促進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把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檔次和樹造品牌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基地升級改造、產品認證、發展大戶、規模生產,扶持和幫助企業、協會等,到2015年打造品牌150個,其中國家級馳名商標10個以上,省級著名商標40個,市級知名商標100個,更好地提高“昆菜”品牌的知名度,發揮品牌效應,搶占市場,提高經濟效益。
(四)科技研發工程
1、蔬菜新品種選育。昆明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蔬菜品種位居全國第一,但外引品種居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較少,要加強資源整合,加強與科研單位的合作,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研發能力強、基礎條件好的企業的作用,開展蔬菜新品種選育工作,到2015年,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的研發選育突破15個,力爭達20個。
2、合理利用資源加強地方品種研發。云南是國內外知名的“植物王國”,也是蔬菜品種資源豐富的省區,充分利用地方和野生蔬菜品種資源,創立地方“名牌”良種,加強野生蔬菜的馴化、栽培、商品化生產以及加工綜合利用研究,形成地方良種和野生特色蔬菜產品的系列化和多樣化,真正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五)加工業工程
為提高蔬菜的附加值,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壯大龍頭企業,發展脫水、速凍、凍干、凈菜以及食品加工、色素提煉加工等貿易加工業,促進發展方式和增長方式轉變。到2015年具有一定規模的蔬菜貿易加工業突破50個,加工用鮮菜量要達到100萬噸,占總產量的22.2%以上,加工附加值增加10億元以上。
(六)市場建設工程
在三環以外以及嵩明、尋甸、宜良、石林等地結合農產品交易物流市場建設整合項目、整合資金,建設蔬菜批發市場和種子交易市場。
六、實施規劃的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調
蔬菜產業是我市農業的支柱產業,在“十二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要實現新的突破,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加強與發改委、財政、國土、商務、環保等部門的協調,抓好各項措施和項目建設。
(二)改善基礎設施與技術裝備,提高五大功能
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是蔬菜穩產、高產、高效的前提。基礎設施建設是一次投資、長期使用的公益性事業,各級政府應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予以解決,改善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條件,重點提高五個方面的功能。即:加強水利排灌設施和保護設施建設,提高抗御自然災害功能;加強工廠化育苗設施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產出功能;加強機械化操作和節水設施配套建設,提高規模高效生產功能;加強防蟲網、頻振式殺蟲燈、黃(藍)誘蟲板等技術裝備,提高質量安全保障功能;加強冷鏈設施建設,降低損耗,擴大產品銷售半徑,提高市場競爭功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