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農村公路建設規劃
(三)“十一五”發展目標
“十一五”時期,農村公路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加快推進“通達”、“通暢”工程建設,研究社會主義新農村公路建設的政策和措施,大力開展農村客運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推進客運網絡化,貨運便利化。實現設區市至各縣通二級以上公路,鄉鎮至行政村基本通油路水泥路。農村公路交通面貌將煥然一新、路網結構明顯改善,公路的技術等級、通達率、通暢率也將進一步提高。
(四)2020年規劃展望
到2020年全省實現所有的鄉鎮和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農村公路的路網密度和技術等級水平將全面提高,形成以縣道為骨干、鄉村公路為基礎的干支相連、布局合理的、具有較高服務水平的農村公路網。建立以市、縣、鄉、村四級客貨運站場為網絡的高、中、低端相結合,長短途配套,遍布全省城鄉的道路運輸服務網絡。
三、發展重點
(一) “十一五”發展重點
——實施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和行政村通公路、通瀝青(水泥)路建設,爭取國家投資和優惠政策,對“老、少、邊、窮”地區適當傾斜,加大公路通達深度,開展農村客貨運基礎設施的建設。
——“十一五”時期全省農村公路建設總規模6.25萬余公里,總投資約155億元。具體是:農村公路改造硬化5萬公里,用于解決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其中國家農村公路改造工程4.5萬公里,交通部通達工程0.5萬公里,新建砂石路1.25萬公里,用于解決行政村通公路問題。此外,以工代賑0.5萬公里,支持移民建鎮外接公路,扶貧公路、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公路等建設。
——到2010年,實現所有鄉鎮通瀝青(水泥)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新增通公路行政村2779個,建設里程1.25萬公里;96%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新增通瀝青(水泥)路行政村9264個,建設里程5萬公里。
——全省每個縣級城市至少具備一個二級客運站,70%以上鄉鎮建有等級客運站,75%以上行政村建有招呼站或候車亭。基本形成快速客車網絡和快速貨運網絡,鄉鎮和通公路的行政村客車通達率分別為100%和95%。
(二) 2020年發展概要
——按照“先通達、后通暢、再網化”的建設原則,繼續安排“通達”和“通暢”建設項目,實現“鄉鄉通瀝青(水泥)路”和所有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對已完成“通達”、“通暢”工程項目的地區,結合自然條件,根據籌資情況,逐步安排農村公路路網項目,實現全省農村公路的“網化工程”。
——到2020年,實現所有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新增通瀝青(水泥)路的行政村991個;
——到2020年,縣城分別建設完成2-3個客貨運站,鄉鎮建成1-2個客貨運站。
四、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分工協調,共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為保障農村公路建設目標實現,強化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協調有關部門、單位及業主,集中力量建設好農村公路,市、縣政府應成立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大力協同,圍繞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大局,主動為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服務,持續保持政府重視、部門協同、群眾支持、社會參與的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良好局面和發展勢頭。
(二)多措并舉,積極籌資,加強監管
建立國家和省(區、市)級政府對農村公路建設較為穩定的投資來源,逐步形成公共財政框架下,政府為主、農村社區為輔、社會各界公共參與的多渠道農村公路投資新機制。在落實好建設資金的同時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合理安全使用。對中央專項資金和國債資金、省里補助資金,必須按規定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三)不斷優化設計,提升科技含量,降低工程造價
農村公路建設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條件的地方可一步到位,無條件一次硬化路面的地方可先期通砂石路,二期進行路面硬化改造。要結合農村車輛類型、特征,發展速度和公路使用特點,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路面結構和公路等級;充分征尋沿線群眾意見,選定公路線路走向,橋涵位置和地材種類;要注意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避免大改大調或深挖高填。
(四)加強養護管理和路政管理,建養并重,提高公路使用效益
克服重建輕養思想,抓好公路養護管理,對新建公路要及時列入管養范圍,配備養護設備,調劑養護經費,推行市場化運作方式,積極推行和完善多種形式的養護承包責任制。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暢通,提高農村公路的服務水平。加大路政管理力度,切實維護路產、路權。
(五)加強對農村公路工程建設市場的規范和監管力度,確保工程質量
嚴禁無資質、無技術、無施工設備和無專業隊伍的單位接攬工程,防止工程轉包,對公路工程建設實施全程監管,確保公路工程建設依法、按序地進行。結合農村公路的實際,推行工程監理,建立有效的質量監督機制,保證工程質量。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