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平市城市總體規劃
漳平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
一、規劃修編背景
隨著2004年初福建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全區域、全方位加快福建發展重大戰略,福建將改變過去20年主要著眼于本省行政區劃內經濟建設的“行政區自我崛起”的發展路線,致力于走以省際區域對接和區域整合為內容的“經濟區戰略崛起”的發展路線。龍巖市提出了建設“閩粵贛邊聯結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態型經濟樞紐”的目標。同時隨著沿海廈、漳、泉經濟圈的崛起和快速發展,漳泉肖鐵路、龍梅鐵路、贛龍鐵路和漳永公路的建成,以及漳永高速公路和莆永高速公路的規劃建設,漳平市作為閩西南和內陸聯結交通樞紐具備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1989年版總體規劃編制的前提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規劃所制定的發展目標已接近完成或提前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需要提速提質,迫切需要制定新的城市發展目標和城市建設藍圖,以適應和促進漳平市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因此,對于已實施17年的上版總體規劃進行新一輪修編勢在必行。
二、規劃范圍和期限
1.規劃范圍
本次總體規劃修編分為市域范圍、城市規劃區范圍、中心城區范圍三個層次。
市域:漳平市域全境,全市土地總面積為2975km2。
城市規劃區范圍:具體范圍為北至和平鎮的和春村和西園鄉的卓宅、東至蘆芝鄉的蘆芝村和桂林街道的厚福村、南至桂林街道的南美坪和高明村、西至市域邊界,總面積約為145km2。
中心城區范圍:東至蘆芝鄉東坑口村,北至和平鎮下安坑,西至大菁洋,南至桂林街道厚福村,總面積約為26km2。其中規劃建設用地為13.12km2,其余作為發展備用地和風景林地。
2.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06~202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遠期至2020年。遠景展望至2020年以后。
三、市域城鄉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1.城鄉統籌社會經濟發展總體思路
戰略定位:閩南金三角的“后大門、后續基地、后花園”。
戰略導向:面向閩南,主動服務沿海、承接沿海、融入沿海;著力實施項目帶動,環境推動;努力建設兩大基地(即建成以能源、建材、輕紡等產業為支柱的工業基地,以木竹、花卉、茶葉等為主導的生態農業基地)。
2.市域產業布局
(1)經濟區劃分
將市域劃分為四個經濟區,分別為北部礦產采掘和加工、旅游、特色農業經濟區;中東部特色農業及其加工貿易經濟區;中部工業、服務業、旅游業綜合經濟區;南部特色農業及水電開發經濟區(具體見表1)。
表1 漳平市四大經濟區概況表
注:標*的為重點建設城鎮。
(2)產業布局
根據資源分布、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域差異以及中心城鎮和交通網絡的布局,全市形成2條產業發展軸線、1個產業密集區、4個產業集聚點。
市域形成2條產業發展軸線:產業發展主軸線是鷹廈鐵路、規劃的漳(州)永(安)高速公路和208省道西港線沿線,重點發展新橋鎮的礦產采掘、加工業和運輸業,城區的電力、林產加工、建材、機械、輕紡產業集群,永福鎮的特色農業及其加工業;產業發展次軸線沿203省道漳下線和規劃建設的莆(田)永(定)高速公路,主要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及貿易業。
1個產業密集區,即城區工業和三產產業密集區,包括城區、和平與西園2個郊區城鎮以及郊區的幾個工礦點。
4個產業集聚點:即新橋、永福2個中心鎮和雙洋、溪南2個小城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