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規劃
■ 前進地塊
地塊內現狀用水的給水系統與江東、臨江地塊相同。
2、規劃供水原則和目標
(1)規劃供水原則
① 按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執行,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
② 充分利用現有供水設施供水能力,包括取水、凈水、輸水干管,納入區域性供水范圍,走供水集約化道路。
③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近遠期相結合。
④ 在開源的同時應注重節約用水。在建設、管理過程中切實執行開源與節約用水并重的方針。
⑤ 在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應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切實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的治理。
(2)規劃供水目標
① 供水普及率:供水普及率達到100%。
② 供水水質:供水水質符合國家建設部2005年6月實施的《城市供水水質標準》(CJ/T206—2005)要求,與歐共體水質指標接軌。
③ 供水壓力:給水配水管網的供水水壓應滿足六層住宅接管點處服務水頭不小于28米的要求。
3、給水規劃
■ 江東地塊
水廠規劃:由位于大江東新城南部河莊大道與紅十五線交叉口處的在建江東水廠供給。江東水廠為區域性水廠,該水廠原水取自錢塘江經凈化處理后供江東及附近區塊,為大江東新城的區域供水工程。
水廠規模為100萬立方米/日,控制用地65萬平方米,水廠原水取自錢塘江,原水輸送管為三條。近期建設江東水廠一期工程(30萬立方米/日的規模)。
管網系統:給水管道采用環狀管網與枝狀管網相結合的方式,在主、次干道下的管道成環狀布置,以增加供水安全性,局部地區以枝狀布置,以降低管網造價。
政策策略:應大力提倡城市污水回用等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堅持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新城。
■ 臨江地塊
規劃范圍對水質要求不同的工業及生活用水采用分質供水,利用工業水廠抽取河道水進行達標處理后加壓供給工業用戶的生產用水;一類工業用地生產用水、所有生活用水由在建江東水廠經過泵站加壓后供給,水源取自三江口。本規劃暫定工業水廠供水規模為工業用水總量的60%,具體數值應在下一階段規劃設計中根據產業特點進行深入分析。
工業水廠布置兩處,1#工業水廠(規模20萬立方米/日)位于臨江新城啟動區塊,2#工業水廠(規模20萬立方米/日)位于紅十五線南側,以利于分散從河道的取水量,并減少管網造價。近期先行利用1#工業水廠,遠期兩處工業水廠聯合供水,從水量和水壓上保障企業需求。
■ 前進地塊
規劃區塊屬規劃江東水廠供水范圍,由江東水廠實施供水。為滿足包括新能源產業園在內的區域用水及壓力要求,在前進工業園區內布置區域性給水加壓泵站。給水泵站規劃位于前進二路以西、規劃江東一路以北,泵站用地約5.2萬平方米。給水泵站可根據用水需要分期實施,隨啟動區塊的建設實施一期工程,以解決啟動區塊近期用水。
地塊內給水管道采用環狀管網與枝狀管網相結合的方式,在主、次干道下的管道成環狀布置,以增加供水安全性,局部地區以枝狀布置,以降低管網造價。在梅林大道、江東五路、江東三路、江東一路等主干道路下敷設輸水管主干管及配水支管,輸水管由外圍干管接入,由配水管向區內供水。
(二)排水工程規劃
1、現狀概況
江東、臨江及前進地塊內現狀以農居及農田為主,分布有少量工業企業,現狀排水體制為雨污合流制,污水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
2、規劃原則
(1)盡可能采用分質收集、處理的原則,以節約污水處理成本。
(2)根據利于滾動開發和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原則,結合地形及規劃的用地性質不同,劃分污水系統分區,各分區各自獨立,可以避免污水管道過長,節約管道過河費用等。園區內各個企業的有污染的工業污水需經過預處理,排入區內的污水管網。
(3)污水管網呈樹枝狀布置,充分利用地形,將污水主干管布置在地勢較低的地方,盡可能在管線較短和埋深較淺的情況下,讓最大區域的污水自流排入污水干管,減少污水提升泵站。當管道埋深超過6米時應設置污水提升泵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