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規劃
4、聲環境整治工程
合理調整城市交通設施布局,科學組織城區路網系統,通過道路質量等級,緩解車輛疏散問題,降低道路的車輛密度,有效分流內部、對外和過境交通,降低交通噪聲。
加強交通和車輛管理,實行人車分流,綜合防治交通噪聲。
嚴格施工場地的噪聲管理。
5、固體廢物整治工程
制定固體廢物資源化政策,開展綜合利用。強化有毒有害廢物的管理,有毒有害廢物全部綜合利用和進行無害化處理。制定具體的技術經濟政策,鼓勵并推廣廢渣綜合利用技術。
建立城市生活廢棄物的統一收集、運輸、處理體系。建設垃圾轉運站和垃圾處理場所,在近期垃圾處理以填埋為主向以焚燒為主、填埋和焚燒相結合的方式轉變,遠期應在垃圾分類收集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資源化處理。
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要加強管理,發展區域綜合利用技術,提高綜合利用率。一般無毒性污泥可用于制作建筑材料,用來鋪路、填坑。對毒性較大的污泥可采用安全填埋和焚燒處理。加強有毒化學品申報登記,對收集、運輸、貯存、處置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有追蹤性的帳目和手續。
6、電磁輻射、放射性、熱污染、光污染防治工程
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提高使用效率,采用各種方法進行管理和處置。
十二、防災減災規劃
(一)防震抗震規劃
1、防震標準
杭州市是國家重點設防城市,地震基本裂度六度地區。
2、防震措施
(1)依據建設部2003年9月發布的《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管理規定》及《浙江省防震減災“十一五”規劃》的要求,新能源產業園應展開抗震防災工作。
(2)貫徹“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建立健全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防御和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加強城市地震監測預報和工程建設抗震總體效能,逐步提高城市的震災綜合防御能力和應急救助能力。
(3)新建工程、已建工程的抗震加固及加層等,按國標《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95)設防。甲類建筑按七度抗震設防,乙類建筑地震作用按六度計算,抗震措施按七度設防,丙類、丁類建筑皆按六度抗震設防,已建工程抗震加固和震后搶修的應急措施,重點抓好供水、供電、供氣、電信、交通、消防、衛生等城市生命線工程的抗震防災。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應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0-2001)》。
(4)充分依托江東新城、臨江新城和前進工業園區內的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學校操場等開敞空間和人防工程等地下設施,作為人員避震疏散通道。按人均2平方米標準設置疏散場地。
3、避震疏散
(1)制訂震前人口疏散計劃,利用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學校操場等開敞空間和人民防空工程等地下設施設置人員避震疏散場地,面積人均2平方米。
(2)主要疏散道路的寬度不小于15米,兩側建筑高度應考慮災害時安全疏散的要求。
(3)控制建筑密度,一般住宅建筑凈密度應小于30%,公共建筑應小于45%。
(二)消防規劃
1、消防原則
(1)按“預防為主,防消結合”要求,做好消防站點、道路、給水、通訊、供電、防爆及防火間距等規劃布局。
(2)根據《消防規范》要求,考慮本規劃區是以工業用地為主的新區,道路通暢,按4-7平米千米的責任區設置消防站,保證五分鐘內到達火場。
(3)依托城市道路網系統,形成主次分明的消防通道。設置危險品通道及緊急狀態專用車道,確保消防通道網絡暢通。
(4)城市供水網絡、管徑、水壓必須考慮消防要求,消防栓應嚴格按規定配置;城市河道兩側按規定要求布置消防取水平臺;必須確保消防供電的可靠性和高質量。
2、規劃布局
充分依托各園區內設置的消防中心站和普通消防站,為新能源產業園提供消防保障。
(三)地質災害防治
據《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建設用地評價》總報告,本規劃區內無明顯地質大構造和不良地質體,屬較適宜建設區,即B區。該區沿江部分用地屬砂土中等液化地基,其余大部分用地為砂土輕微液化地基,在工程建設中應采用專項技術措施防治。當建造多層建筑時宜采用振沖碎石樁,強夯或予制樁基,當建高層建筑時宜采用大徑鉆孔樁。
十三、空間景觀規劃
(一)整體布局
充分利用自然地勢形成錯落有致的整體空間格局。利用錢塘江水景和區塊內盤橫交錯的河網水系,結合區塊周邊綠化帶,作為領略新能源產業景觀文明的景觀主軸,形成優美通透的總體景觀空間環境。空間組織以展現“新能源產業”的景觀特色為原則,創建錯落有致的工業功能區整體景觀空間格局。使江景、水景在城市景觀上與城市生活緊密聯系,形成具有整體性、連續性、多樣性的城市開放空間體系和順暢的景觀空間脈絡,創造具有生動山水、豐富綠化、優美建筑空間、現代風貌特色的新能源產業園區景觀,實現新能源產業功能區與周圍山水交融的格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