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第六章 支撐條件
一、土地支撐
“十二五”期間,新區新增工業用地主要來源于臨港經濟區和南港工業區圍海造地,以及功能開發區、示范園區新規劃用地和拓展用地,工業用地平均產出率將達到80億元/平方公里以上。要完善土地供應和用地管理機制,合理確定用地指標,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嚴格建設用地控制標準,鼓勵興建多層廠房,綜合開發和利用地下空間,加大單位土地投資強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交通運輸
充分發揮綜合交通優勢對產業的帶動和聚集作用,重點發展由高速公路、快速路、普通公路、鐵路和海港、空港等綜合物流系統組成的綜合交通體系,為工業能源材料運輸及與銷售市場的聯通提供支撐,擴大產業輻射腹地的范圍,支撐新區工業發展。
港口。建成天津港30萬噸級深水航道、臨港港區和南港港區10萬噸級航道;建設集裝箱碼頭和各類大型專業化碼頭,新建和改造泊位100個以上,滿足臨港產業和其他產業對海港物流的需求。
航空。實施濱海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建成T2航站樓及配套設施,提升機場吞吐能力;完善機場集散交通設施,建成京津城際機場聯絡線、地鐵2號機場延伸線和成林道延伸線;建設空港貨運綜合服務中心和保稅倉庫、機場酒店等設施,滿足客貨空運需求;加大航空市場開發力度,在周邊城市設立貨物集散與轉運站,拓展機場服務范圍,支撐航空產業集聚發展。
鐵路。建成津秦客運專線、京津城際延長線,啟動環渤海城際新區段,加快形成連接渤海灣主要港口城市的快速鐵路通道;加快建設天津港直通西部的鐵路,建設黃萬鐵路復線、臨港鐵路、李港鐵路延長線,優化核心區鐵路布局,形成高速鐵路和普通鐵路合理分工的格局;撤銷進港一線,建成進港三線、南港一線,加快南環鐵路擴能改造,啟動南港二線,逐步形成疏港貨運鐵路環線;建成于家堡和津秦客運專線濱海高鐵站等綜合交通樞紐,為工業發展提供支撐。
公路。完成京津塘和唐津高速改造工程,與海、空兩港相銜接,滿足京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的交通需求,形成服務于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聚集發展需要的交通骨架。建成海濱大道、濱石、塘承和南港高速,銜接南部港區、北部港區和環渤海高速公路,形成服務于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現代冶金等產業聚集發展需要的路網骨架,支撐臨海產業發展帶交通需求。建成西外環高速、中央大道南延線、薊汕快速聯絡線、港塘路西延、西中環臨港聯絡線等工程,啟動海港路及南港工業區至南港新興產業區的道路建設,完善骨架路網節點,形成較為完善的內部交通骨架,基本建立客貨分流、港城分離的疏港交通網絡。
三、能源保障
“十二五”期間,工業對資源能源的需求將大幅上升。要在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降低工業能耗的同時,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比重,創建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建設與濱海新區工業發展相匹配的能源供應系統。
電力。建設北疆電廠二期、北塘熱電廠、南疆熱電廠、大港電廠二站、華能燃氣熱電廠等項目,新建沙井子二期、中心漁港和海上風力發電場,改造和建設電網、變電站等電力設施,逐步調整和規范高壓走廊。發展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成中新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帶動其他區域智能電網工程建設。
燃氣。增加燃氣供應能力,建設內陸向新區的輸氣管道,引進鄂爾多斯市等煤制天然氣氣源。完善新區燃氣管網布局,建成覆蓋全區、環狀供氣、統一調度的燃氣輸配系統,保障生產用氣。建設天津港3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大港10億立方米地下儲氣庫,提高能源儲備和應急能力。擴大新區工業用氣規模,發展燃氣電廠,建設天然氣加氣站,發展燃氣汽車。
供熱。發展熱電聯產和燃氣等清潔能源供熱,建設一批熱電廠,為新區提供熱源。新建和改造熱力管網,形成“兩縱四橫”的集中供熱高壓管網,保障供熱安全。
管道。發揮港口和產業關聯優勢,結合原油儲備、天然氣輸送、中俄1300萬噸煉油和中卡韓百萬噸乙烯等重大項目建設,發展管道運輸,形成較為發達的管道運輸系統。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