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三、“十二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要求和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落實胡錦濤同志對上海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部署,抓住加入“創意城市網絡”、建設“設計之都”的新機遇,按照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總體要求,以創新、融合、提升、開放為發展主線,從城市戰略的高度規劃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發展,著力營造創新氛圍,加強高端要素集聚,構建產業特色和品牌,完善產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產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軟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將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成為引領和支撐上海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二)發展原則
1、融合發展。以提升產業附加值為導向,在傳統產業中融入文化和創意元素,促進科技、金融、貿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跨行業、跨部門滲透融合,形成融合型的新業態和產業鏈。
2、聚焦突破。聚焦重點產業領域,扶持推動時尚、設計等對傳統產業帶動性強的產業,鞏固提升媒體藝術、咨詢服務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網絡信息服務、新媒體等新興產業;聚焦重點集聚區,完善特色布局和服務功能,構筑輻射高地;聚焦重點品牌,堅持自主創新,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的原創能力,做大做強品牌和創新主體。
3、開放合作。提高文化創意市場開放度,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服務貿易,推動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充分結合后世博發展契機,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要素、活動、服務的國際化。
(三)發展目標
圍繞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和“設計之都”的戰略目標,依托“四個中心”建設和產業要素資源集聚的優勢,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形成高端產品、原創產品比例不斷提高,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人才隊伍不斷優化的可持續發展態勢。
到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增幅快于服務業平均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2%左右,戰略性支柱產業的作用更加明顯。完成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建成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公共服務平臺,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的重要節點。
具體目標是:
——文化創意產業結構更趨優化。咨詢策劃、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媒體業、軟件業等重點行業增加值占比超過60%,領先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新媒體、網絡信息業、時尚產業等新興行業進一步做大規模。積極培育、鼓勵更多新興業態健康發展,形成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融合、開放的發展格局。
——文化創意市場主體活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企業的文化創意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對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形成一批產值過百億元、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文化創意企業和企業集團,并在境內外上市。
——文化創意產業布局更趨合理?,F有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創意產業集聚區能級顯著提升,打造若干個文化特色鮮明、創意創新能力突出、具有較大規模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
——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規模進一步擴大、水平顯著提升。重視產學研結合,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完善人才培養的實踐途徑,深化社會培訓機制;推進領軍人才開發,優化人才引進機制;加快產業專門類、產業環境營造類、政府產業管理類等各類緊缺人才培養。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投融資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結合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斷創新金融服務,促進文化創意企業與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的有效對接;文化創意科技應用水平和裝備水平顯著提高,科技對文化創意成果產業化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文化創意相關活動的專業化、國際化影響力顯著提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