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抓好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市10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堅持規劃先行。立足示范村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水平,將尊重縣域體系規劃、尊重農民意愿和尊重鄉村實際相結合,科學合理編制村莊規劃,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民主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突出分類指導。對城郊、城邊及產業集聚區周邊的村,加快新型社區建設,注重完善公共服務,強化社會保障,推動創業就業,解除群眾后顧之憂;對中心鎮所在的村,堅持新村建設與舊村改造并舉,把工作重點放在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民生民本和發展農村經濟上;對農區村莊,把工作重點放在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勞務經濟,拓寬農民增收空間。開展農村平安建設,著力解決影響農村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有效預防和減少各類矛盾糾紛,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效機制,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加快發展農村公共服務。盡快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重點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并逐步實行免費。鼓勵城市教師下鄉支教,加強遠程教育,使優質教育資源惠及農村。搞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健康向上的農村文化活動。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十二五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逐步提高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水平,“十二五”末,每人年集中供養標準達到3600元。加強敬老院規范化建設,鞏固提升集中供養和服務水平。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面,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力爭到十二五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80%以上的縣(市、區)。
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 2013年前解決原總體規劃內剩余36.2萬人的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2014-2015年,按照國家政策在全市逐步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以“鄉聯縣暢”為重點,加強縣鄉公路改造,十二五末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8900公里,縣鄉道等級公路比例達到81%以上。大力普及農村沼氣和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十二五”末,全市建成大中型沼氣工程30座,發展鄉、村沼氣服務組織500個,打造沼氣循環利用示范村50個,全市農村戶用沼氣累計達到32萬口,普及率達到36%以上。2012年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推行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模式和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深入推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努力創造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扎實開展農村扶貧開發,全市完成整村推進扶貧村100個,新解決7.5萬人的脫貧問題。
(七)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鼓勵農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鼓勵發展家庭農場、種糧大戶、蔬菜和花木大戶,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培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形市場,逐步建立村有站點、鄉鎮有中心,縣(市)有市場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體系。十二五末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60萬畝,占承包耕地面積的38%以上。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戶,鼓勵林地、林木依法規范流轉,在鞏固集體林權主體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探索配套改革的路徑和內容。深化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水價政策制度改革,建立生氣勃勃的水利發展新機制。健全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創新農業保險機制,逐步將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病蟲害等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提高農民抵御風險能力。建立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將小麥、油料作物等主要農作物逐步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利用國家農業再保險體系,完善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攤機制。探索建立農業保險與農村信貸相結合的銀保互動機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