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四)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打造農產品質量放心市
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在積極推廣應用國家、省制定的有關農業標準的基礎上,加快我市優勢、特色農產品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制定配套的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為農業標準化生產提供技術支撐。結合“菜籃子”工程,積極推進蔬菜、水果、食用菌和水產品等“菜籃子”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嚴格落實投入品管理、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基地準出和質量追溯等“五項制度”,提高農業標準化作業水平。
扎實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堅持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扎實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三品一標”認證工作,重點抓好蔬菜、中藥材、水產品、水果、糧食、花生等的申報認證,加強全程質量安全監管,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充分利用農交會、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和農業信息網等平臺,做好“三品一標”品牌宣傳活動,不斷提升品牌公信力和影響力。
加強農產品質檢體系建設。按照“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有制度、有檔案”的“五有”標準,加快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加快形成以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龍頭,以8個縣(市、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為基礎,以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為補充,以市場、超市、村、農產品生產基地檢測員(點)為配合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服務體系,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構建完善農業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科技支撐能力
構建新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按照“加強縣一級,理順鄉一級、建立村一級”的要求,構建以縣為中心,區域站、鄉鎮農技站為骨干,以村級農民技術員、科技示范戶、農民專業協會為紐帶,上下相通、左右相連的比較完備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全面提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公共服務能力。
加強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方面的應用。進一步完善“市有信息中心、縣有信息平臺、鄉有信息服務站、村有信息員和接收終端”的農業信息網絡體系,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增加財政對農業信息化工作的投入,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農業信息化服務團隊,解決農業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
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按照面向產業化、模式多元化、服務專業化、組織網絡化的發展要求,著力構建多元化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重心下移,提高農業技術的入戶率、到田率。充分利用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科技入戶、科技下鄉等形式,多渠道推廣農業先進技術,促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普及應用。加強對農業科技創新新思路、新辦法、新機制和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強化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合力推進農業科技服務的良好氛圍。
著力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引導性培訓為基礎,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扎實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扶貧培訓“雨露計劃”,進一步加強培訓基地建設,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著力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為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培訓農村勞動力7.5萬人。
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支持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加快糧油物流體系和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優勢涉農企業投資建設農產品物流設施。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繼續支持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提升“萬村千鄉”超市和農家店服務功能質量,發展農資連銷經營,規范農資市場秩序。
加快農作物有害生物監測和防控體系建設。重點加強各級農作物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重大植物疫情控制、基層植保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形成覆蓋全市、運作高效、反應迅速、功能齊全、防控有力的農作物有害生物監測和防控體系,實現農作物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數字化、防控專業化和疫情控制區域化,顯著提高我市農業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