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緊密結合大力改善民生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切實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以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為出發點,健全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的機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推進素質就業、公平就業、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推動就業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提高就業質量,努力實現充分就業,確保全省就業形勢持續穩定。
(二)基本原則
1.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將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拉動內需的堅實基礎,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有力保證,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就業的良性互動。
2.優先開發人力資源。適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促進經濟發展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軌道上來,強化人力資源開發,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通過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擴大就業,提高就業質量。
3.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繼續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消除制度性、體制性障礙,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調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擴大和穩定就業的積極性,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就業工作。鼓勵支持更多勞動者通過自籌資金、自選項目、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現創業,使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經濟和就業新的增長點。
4.統籌城鄉和各類群體就業。堅持統籌就業理念,統籌謀劃和推進城鄉各類群體就業。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實現體制創新、政策統一、服務均等、保障有力,逐步實現城鄉就業工作一體化,促進城鄉勞動者實現公平、體面就業。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加強農民工權益維護,加大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力度,確保城鎮零就業和農村零轉移就業困難家庭隨出現隨幫扶。積極做好退役軍人、婦女及殘疾人等群體的就業工作。
5.全面構建就業長效機制。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完善就業目標任務考核機制,構建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機制,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投資帶動就業增長機制。加強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統籌處理好維護勞動者就業權益與維護勞動者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權利的關系,積極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實現擴大就業規模與提升就業質量的統一。
(三)發展目標
1.持續擴大就業規模,進一步優化就業結構。城鎮新增就業500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600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穩定在80%以上。城鎮就業比重逐步提高,三次產業就業結構更加優化。
2.有效控制失業風險,保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將失業人員組織到就業準備活動中,使平均失業周期進一步縮短。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的就業問題做到隨出現隨解決,實現就業援助的長效化。
3.逐步提高人力資源開發水平,進一步提升就業質量。所有勞動者都得到有效培訓機會,技能勞動者總量大幅增長,高技能人才比重逐步提高。勞動者就業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勞動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所有勞動者,就業穩定性進一步提高。
4.基本形成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人力資源市場管理制度逐步統一,人力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所有街道(鄉鎮)和城市社區均設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加強就業信息網絡建設,實現全省互聯互通。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基本形成,部分地區率先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的目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