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
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促進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批轉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國發〔2012〕6號)、《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及《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背景
(一)“十一五”時期就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一五”時期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就業工作積極應對挑戰并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大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增長,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連續五年實現雙過百萬,就業規模穩步擴大,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就業多樣化趨勢更加明顯。新修訂的《山東省就業促進條例》頒布實施,建立了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制定出臺了組合性政策措施,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卓有成效地開展對四川地震災區的就業援助。全力實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五年規劃,初步建立了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較為完善的培訓網絡,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明顯提高。圓滿完成全省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規劃,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在推進城鄉統籌、引導農業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等方面邁出新步伐。深入開展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創業帶動就業成為新的就業增長點。全面加強省、市、縣、街道(鄉鎮)四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公共就業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形成了一批有影響的公共就業服務品牌。就業工作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政府促進就業責任進一步強化,勞動關系協調機制逐步健全,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關系更加協調。
(二)“十二五”時期面臨的就業形勢。“十二五”時期,我省就業總量壓力將繼續加大,結構性壓力進一步凸顯,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任務更加繁重。一是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量壓力持續加大。城鎮需要就業的勞動力年均190萬人左右,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隨著技術進步加快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將更加凸顯,部分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脫節,高校畢業生供需結構失衡,造成企業“招工難”與勞動者“就業難”并存。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失業人員就業,以及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難度依然很大。三是經濟社會環境變化對促進就業提出了新挑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進城鎮化對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調整經濟結構,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以及企業兼并重組將加大失業調控的壓力。同時,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勞動者利益訴求發生新的變化,勞動關系協調難度不斷加大。四是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不能滿足需要。職業培訓有待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化建設滯后,廣大勞動者對提高就業質量、共享均等化公共服務、保障平等就業權益的期望越來越高,妨礙勞動力流動就業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
同時也應當看到,我省做好“十二五”時期的就業工作,也有難得的發展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就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的深入實施,將進一步拓展就業工作的發展空間;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不斷完善,促進就業工作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我們要深刻認識就業工作面臨的形勢,牢牢把握“十二五”發展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明確任務和方向,全力以赴做好就業工作。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