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十二五”熱帶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二、科技推廣
目前,海南已形成省、市縣、鄉、村四級農技服務推廣體系。其中,省農業系統直屬農業推廣機構12個,人員編制330人;市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18個,人員編制559人;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204個,人員編制885人;已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流動服務站27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流動服務站226個,沼氣流動服務站1199個,植物流動醫院服務站23個,農業示范基地46個,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站10個,農業科技110服務站302個,農業科技110示范基地79個。農業科技推廣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工作條件差,推廣設施總體上建設標準偏低,設施設備不配套,輻射能力弱,不能滿足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范要求;二是推廣機制不順,缺少經費,技術服務和示范推廣等公益性服務不能完全滿足有效需求。
(一)發展思路和目標
圍繞優勢產業和主產區,整合建設區域性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全方位提供生產技術、農產品供求、農資供求、綜合信息等系列服務;圍繞農民的技術需求方式,建設農業試驗示范基地,通過參與式、培訓式、帶動式、示范式等新型農技推廣方式方法加大技術應用力度;圍繞農技推廣的薄弱環節,爭取國家科技推廣體系示范縣全省全覆蓋,重點改善市縣農技中心,鄉鎮、村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基礎設施,使其辦公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下鄉有工具。
到2015年,建立以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農業科研、教育等單位和涉農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協作、運作有效的適應特色農業發展要求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力爭達到70%以上,農業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以上。
(二)發展重點
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建設。針對農技推廣業務指導及服務手段落后、服務功能不全等問題,建設和完善全省19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農技推廣服務設施,重點加強土壤肥料檢測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有害生物預警預控分中心、種子種苗質量檢測分中心以及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展示基地建設。
提升區域性和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服務能力。按照農業部基層農技推廣站的標準,依托現代農業示范園、特色農業生產與科研推廣示范基地、主要農業鄉鎮,建設50個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站、103個鄉鎮農技推廣站,改善農業技術推廣業務用房和實驗設備條件。進一步強化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主要承擔的關鍵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病蟲害及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防治,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測和強制性檢驗,農業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農業公共信息和培訓教育服務等公益性職能。將公益性職能細化成工作任務,落實到每個推廣機構和每位農技人員,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要求。保障和提高基層從事公益性農技推廣人員待遇,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站所工作。
建立健全村級農技推廣點。依托村級農技員、植保員、科技示范戶等,利用現有辦公場所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設施,采取民辦公助、技物結合、開放運行的方式,建設800個村級服務站試點,探索建立與農民緊密聯結的運行機制,使其成為連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廣大農民的紐帶,成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點,黨在農村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點,農業生產信息服務點。
加快農業科技110服務網絡建設。完善農業科技110信息網絡、指揮管理、技術支持系統和服務站點網絡建設,改造升級省、市縣區指揮中心23個,服務站100個;建設農業科技110專業服務站50個、服務點500個、科技示范基地200個。把完善農業科技110服務網絡和整合鄉鎮涉農站所有機結合起來,強化鄉鎮公益性綜合服務功能。
完善農技推廣管理體制。建立農業技術推廣責任制度,完善農業技術推廣績效考評機制。根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特點,加強市縣農業主管部門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管理和指導。以鄉鎮政府管理為主的公益性推廣機構,要明確市縣農業主管部門在農業技術推廣計劃制定、組織實施、工作考核等方面的指導職責,其人員的調配、考評和晉升,充分聽取市縣業務主管部門意見,切實解決因條塊分割造成的管人和管事分離的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