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八)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充分發揮我省良好的裝備制造產業基礎,以大企業為龍頭,加快發展數控加工裝備、軌道交通設備、通用航空裝備和石油裝備,加大重大技術攻關力度,促進我省高端裝備制造業變大變強。
1.數控加工裝備。加快突破機床主機設計等關鍵技術,提升整機和關鍵功能部件的技術水平和可靠性,重點研發生產多功能臥式(立式)數控機床、車鉆銑磨復合加工中心車床、數控專機生產線、大型壓力加工成套設備及智能伺服刀架、高速精密電主軸、磨具磨料等數控機床配套功能部件。發展工業機器人等數控加工裝備,提升智能化控制裝備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專欄19:數控加工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重點
研發突破高精密車、銑數控機床,車銑復合機床,重型、超重型數控機床,數控特種加工機床,高速切削刀具,大型數控鍛壓機床及生產線,新興工業機器人及其在自動化生產線的應用,面向殘障人員、無障礙行動的輔助機器人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加快推進相關技術的產業化,形成包括主機、控制系統、關鍵零部件在內的完整的產業鏈。
2.軌道交通設備。圍繞“高速載重、安全經濟、快捷便利、節能環保”的發展目標,突破空氣動力學分析、牽引傳動與制動、運行控制、軌道結構、關鍵材料及部件等關鍵技術,繼續做大做強重載貨車,開發新一代更加舒適安全的高速列車、新型地鐵和輕軌機車等軌道交通裝備。支持配套企業研發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提升關鍵零部件和控制系統的開發生產水平,建設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設備研發生產基地。
3.通用航空裝備。抓住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機遇,圍繞航空技術研發、產品研制與產業化、市場開拓與服務,引導通用航空設備、航空維修和服務業全面發展,建設特色鮮明的通用航空裝備研發、制造和服務基地。
4.石油裝備。面向國內外石油鉆采技術發展趨勢和產業需求,大力發展高端裝備產品,增強我國陸地和海洋深部石油的鉆探開采能力,提高二、三次石油開采的采油率,建設全國重要的高端石油裝備制造業基地。
專欄20:石油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重點
加快研發深海半潛式鉆井平臺、復雜深井鉆井技術及裝備、氣體鉆井技術及裝備、膨脹管技術及裝備、三次采油技術及裝備等大型化、深海化、專業化油氣裝備和技術,加快推進新型石油勘探、鉆井、采油、集輸等系列產品的產業化。
五、重點工程
(一)創新能力建設工程。立足全省實際,持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著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一是抓好海洋科學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國家級新藥研發綜合大平臺、量子通信研究院、超算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設,爭取新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十二五”期間爭取新建50家國家級平臺,支持50家省級工程實驗室參與省部共建,新建500家省級平臺。二是繼續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包括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在內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增強全省創新資源的共用共享能力,提升整體創新的效率和水平。
(二)產業集聚發展工程。順應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加快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向園區和基地集聚發展。一是充分發揮現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載體作用,逐步把高新區建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區,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園區。二是調整優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各類園區的產業布局,推行“園中園、區中區”模式,著力打造特色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三是發揮現有高技術產業基地的作用,打造特色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四是依托大型骨干企業集團,按照全產業鏈模式,帶動中小型關聯企業加快發展,形成專業性強、規模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
(三)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積極落實“人才強省”戰略,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理念,著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層次專家、創新型團隊和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一是實行高層次人才無障礙引進政策,積極引進“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泰山學者”等各類高端人才。二是加大對基礎性人才的培訓力度。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共建,加強對企業在職人員和當前產業發展緊缺人才的培訓。三是創新人才選拔和使用機制,引導企業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實行股權、期權、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促進各類人才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
(四)新興市場培育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離不開國際國內新興市場的支撐。一是結合我省實際組織實施重大產品應用示范工程,制定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推廣應用計劃,選擇處于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市場機制難以發揮的重大技術和產品,有序開展應用試點示范,引導消費模式轉變,帶動產業發展。二是建立寬松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制定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標準體系,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門檻,適時調整政府采購目錄,優先采購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生物制品、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產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產品,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現代廢舊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業模式。三是建立市場信息發布制度,及時發布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信息,引導企業主動規避貿易壁壘、匯率波動等風險,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支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