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
(2)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推動礦區環境治理從被動治理轉向主動防治。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建設循環經濟園區,重點開展煤矸石、煤礦瓦斯和礦井水等“三廢”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繼續建設煤泥、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大力推進煤礦瓦斯發電、熱電冷聯供和民用等瓦斯利用工程建設,提高礦井水凈化利用水平。著力做好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加大土地整治復墾和塌陷區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力度。
(3)完善煤炭運輸儲配體系。針對我省“北方富煤、南方缺煤”的資源格局,加大煤炭運輸通道建設,發揮長江、淮河水上運輸優勢,完善煤炭運輸儲配體系。建設阜陽-六安-廬江-銅陵-宣城、許昌-亳州-宿州-淮安、阜陽-六安-安慶-景德鎮、宿州-淮安-徐州等鐵路煤炭運輸通道;建設商丘-阜陽-淮南-合肥-蕪湖、合肥-安慶等客運專線,大幅釋放阜淮線、淮南線、皖贛線、宣杭線等“華東二通道”的煤炭運輸能力,提升兩淮基地煤炭外送能力。發揮兩淮煤炭資源優勢,結合國家“北煤南運、西煤東運”來煤,保障沿江地區煤炭供應和應急儲備,加快建設蕪湖港煤炭儲配中心,在沿江適宜地點再開工建設1座煤炭儲配中心,2015年沿江煤炭儲配中心儲備能力達500萬噸,年吞吐煤炭5000萬噸以上。
(4)強化煤炭清潔利用。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以煤炭洗選加工和清潔發電、現代煤化工為重點,減少煤炭運輸和煤炭直接燃燒利用,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改造現有選煤廠,提高原煤入選量和分選效率,提高煤炭產品質量,為清潔發電、現代煤化工提供原料保障,適時推進煤制燃料示范工程。支持大型煤炭企業以煤炭主業為基礎,通過合資合作方式,推進煤電、煤化工等一體化、多元化發展。
2.電力結構優化升級。
(1)統籌優化火電發展。
根據環境容量、煤炭、土地、水資源狀況、市場空間以及輸電通道等多種因素和支撐能力,按照保供給、調結構、“三優先”(坑口電站優先、負荷中心項目優先、填平補齊項目優先)、煤電一體化發展和支持后發地區等原則,“十二五”期間,建設一批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燃煤機組,除部分66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的擴建項目外,新建電廠原則上為100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
加快皖北煤炭資源豐富地區的煤電建設,推行煤電一體化開發,鼓勵坑口電站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低熱值煤、煤矸石發電等綜合利用。繼續實施電力“上大壓小”政策,優化皖中、皖南地區電源布局,適度發展支撐性火電項目。
大力推進高效潔凈燃煤發電。積極應用循環流化床(cfb)等先進發電技術。探索啟動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及碳捕獲和封存利用(ccus)試點示范工程,統籌推進煤基多聯產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加強火電脫硝、脫硫和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
積極鼓勵發展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根據節能環保的要求,加快制定全省及重點城市熱電聯產發展規劃,深入研究熱電聯產發展政策,加強熱電行業管理,切實提高熱電聯產在城市供熱中的比例,擴大集中供熱范圍。在熱負荷比較集中和熱負荷發展潛力較大的大中型城市,積極鼓勵通過改造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的環保、高效機組建設一批發電、供熱兩用電站,替代城市能耗高、污染重的分散低效小鍋爐。積極鼓勵有充足、穩定的工業熱負荷和采暖負荷的工業園區建設燃氣熱電聯產機組。
“十二五”期間,全省煤電建設規模2500萬千瓦左右,其中“十一五”結轉項目758萬千瓦,新開工1742萬千瓦。
專欄5:“十二五”燃煤電廠建設重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