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
四、“十二五”能源建設及能源產業發展重點
(一)優化能源布局。
綜合考慮全省能源資源賦存、水資源分布、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按照“加快皖北、加強皖中、優化皖南”的原則,合理規劃全省能源建設布局、重點及發展規模。加大皖北能源開發強度,提高調出能力;加強開發皖中能源資源,增強保障能力;優化皖南能源結構,加快非化石能源發展,形成皖北、皖中、皖南區域優勢互補、協調互動的能源供應格局。
1.加快皖北地區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充分發揮皖北地區能源資源和區位優勢,繼續推進兩淮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煤炭開發積極向亳州、阜陽等地區拓展,加強煤層氣勘探開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利用皖北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啟動實施“皖電東送”二期工程,積極合理地就地新建燃煤電廠和大型煤泥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鼓勵建設坑口電站,推進煤電聯營和煤電一體化發展。利用皖北地區豐富的秸稈和農作物資源,加快建設生物質電廠,積極發展秸稈制燃料乙醇。加快蚌埠、淮南等市太陽能項目建設,推進光伏產業鏈條化、集群式發展。加快皖北地區天然氣管網建設,增強清潔能源供應。
2.加強皖中地區能源供給保障。適應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推進皖中地區能源多元化發展,增強供應保障能力。積極在中心城市發展熱電聯產,在合肥等地開展分布式能源建設試點。加快皖中地區天然氣管網建設,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重。推進合淮同城化發展,增強淮南能源對皖中地區的保障作用。積極在糧棉油主產區和林業資源豐富地區建設生物質電廠,在江淮丘陵地區建設光伏電站。加快滁州風電基地和光伏產業基地、安慶風電項目建設。合理發展水電,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穩步推進安慶高溫氣冷堆核電工程前期工作。
3.優化皖南地區能源發展。按照國家核電戰略布局,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妥推進核電前期工作。科學合理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農林生物質電廠、城市垃圾發電廠。支持發展余熱、余壓、余氣等發電。積極勘探開發頁巖氣。從嚴控制新增純凝煤電裝機建設。
4.積極拓寬我省能源發展空間。支持大型煤炭企業“走出去”,赴國外和西部省份開發煤炭資源,保障全省煤炭的長期穩定供應。加強鐵路、電網、天然氣管網、成品油管網等能源運輸通道建設,增強我省能源輸送能力。提升能源儲備應急能力,加快沿江煤炭儲配中心建設,規劃建設成品油應急儲備庫、天然氣儲備站和燃氣電站。
專欄3:“十二五”區域能源發展目標
皖北地區: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6市。到2015年,煤炭產能增加4000萬噸/年;電力裝機增加1355萬千瓦,其中,燃煤發電裝機1284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30萬千瓦、風電裝機3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5萬千瓦、瓦斯發電裝機6萬千瓦。
皖中地區:包括合肥、滁州、六安、安慶4市。到2015年,電力裝機增加715萬千瓦,其中,燃煤發電裝機590萬千瓦、風電裝機9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3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5萬千瓦。
皖南地區:包括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黃山6市。到2015年,電力裝機增加770萬千瓦,其中燃煤發電596萬千瓦、水電124萬千瓦(含抽水蓄能116萬千瓦)、風電3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15萬千瓦、光伏發電5萬千瓦。
(二)提高化石能源發展水平。
按照“集約、安全、高效、清潔”的原則,穩步推進煤炭生產儲備基地建設,提高石油、天然氣保障能力。加快煤炭等化石能源潔凈化利用技術開發和推廣步伐,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低碳化利用。
1.煤炭安全高效清潔開發。
(1)穩步推進兩淮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按照“穩步推進、可持續開發”的原則,繼續建設兩淮煤炭基地。“十二五”期間,煤礦建設規模5000萬噸左右,其中,結轉建設規模2340萬噸,新建、改擴建規模2660萬噸,形成新增產能4000萬噸左右。到2015年,全省煤炭產量18000萬噸。穩步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強化資源配置整合,做強做大煤炭企業。加快煤礦升級改造,淘汰落后小煤礦,加強煤礦重大災害和職業病防治,實施瓦斯治理、水害防治、應急避難救援等重大安全工程,著力提高煤炭安全、高效開采水平。“十二五”期間,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控制到0.3以下。
專欄4:“十二五”煤炭重點項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