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第二章 “十二五”旅游業發展形勢
一、“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背景
“十二五”是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全省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大環境;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是旅游業大發展的強力推進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為旅游業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的舉辦為旅游業的大發展拓展了市場空間。
二、“十二五”旅游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將旅游業發展納入了國家戰略體系,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全面規劃了旅游業發展的目標、路徑和政策措施;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增長,旅游消費進入快速增長的黃金期,旅游持續較快發展具有強大的市場基礎;全省高速交通等配套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將為旅游業提供更加穩固的發展基礎。
三、“十二五”旅游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全國旅游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旅游產品日益豐富與旅游者對高品質旅游產品需求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旅游市場經營秩序與旅游業大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等都對全省旅游業的發展構成挑戰。
第三章 “十二五”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旅游業發展全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以建點、聯網、配套為基本思路,以優化結構、創新產品、提質增效為發展主線,以加強精品景區建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為有力抓手,以大力拓展旅游市場為重點,以實施保障措施為支撐,推進全省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目標
以建設旅游強省為目標,“十二五”期末把旅游業基本建成全省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旅游業在轉方式、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的作用,加強旅游業同其它產業的融合,彰顯“人文陜西、山水秦嶺”的整體形象。2015年,全省接待旅游者30000萬人次,年均增長15.5%,旅游業總收入2500億元,年均增長20.5%;入境旅游人數400萬人次,年均增長13.5%,旅游外匯收入22億美元,年均增長16.6%;國內旅游人數29600萬人次,年均增長15.6%,國內旅游收入236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0.8%。
表四 2011-2015年陜西省旅游業規劃經濟指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