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福建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時期。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福建省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全面審視過去五年建筑業發展歷程,理清未來五年建筑業發展思路和目標,提出發展保障措施,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建筑業新一輪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現依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福建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結合本省建筑業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
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全省建筑行業廣大企業和干部職工,凝聚共識,開拓創新,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順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支柱產業地位凸顯,社會貢獻作用明顯
建筑業產業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建筑行業產值五年累計突破萬億,達到1.1萬億元,年均增長27.4%;實現增加值3747億元,占全省GDP7%,年均增長18.3%,比“十五”時期提高8.3個百分點;上繳稅金收418億元,居全省各行業地方稅收收入第二位。2010年完成建筑行業產值3351億元,是2005年的3.4倍,其中完成建筑業產值2936億元;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123億元,是2005年的3倍;建筑業企業上交稅收122億元,是2005年的2.9倍;從業人員從2005年的80萬人,發展到2010年180多萬人,位列各行業第二位,其中120多萬農民工,為增加就業尤其是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作用。建筑業還帶動相關的上下游產業,包括鋼鐵、水泥、機械設備、家具、電氣、石材及各類新型產業的發展。
全省建筑業企業積極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主動融入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建設、災后重建中,數億平方米的現代化住宅小區拔地而起,福建大劇院、閩臺緣博物館、泉州海峽體育中心、莆田體育中心等重點社會事業項目相繼建成,大型城市綜合體、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寫字樓等高、大、精、尖工程順利實施,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為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產業集中度提升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支持國有、集體企業深化改革,放手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企業比例由2005年88%上升至95%。扶持企業做大做強,鼓勵調增資質、晉升等級,“十一五”期間新增特級企業1家、一級企業140家,二級及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數量比例從“十五”末的48% 提高到49.5%,其中特級企業3家、一級企業310家。全省建筑業企業數量3402家,較“十五”末增加1097家,施工專業范圍延伸到66個門類;勘察設計單位704家,資質范圍涵蓋建筑、市政公用等十多個行業,基本具備承接各類省重點工程、大型工程勘察設計的能力和水平;工程監理企業159家、招標代理機構129家,工程造價咨詢單位111家、工程檢測單位 141家。
重點骨干企業發揮主力軍作用,2010年建筑業產值超10億元的建筑企業68家,較2005年增加55家,完成產值1350億元,占全省產值46%;全省勘察設計單位營業總收入142億元,營業收入超億元的勘察設計單位有13家,完成營業收入28億元。重點區域發揮主要支撐作用,福州、廈門、泉州三地完成產值占全省72%,其中福州市完成產值突破千億,占全省38%。八個“建筑之鄉”縣(市)完成產值占全省25%,惠安、上杭、平潭縣完成產值均超過百億 。
(三)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市場成效顯著
對外拓展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2010年完成省外建筑業產值1193億元,比2005年翻了兩番,占總產值41%,外向度居全國第三位。“建筑之鄉”縣(市)為拓展省外市場發揮重要,完成省外產值占全省省外產值39%。省外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有31家,初步形成了以珠三角、長三角、華中、西南地區為重點的區域市場,打造了隧道工程、設備安裝、建筑幕墻、園林古建筑、防腐保溫等全國擁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專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積極開拓境外市場,以中國武夷、中國水利水電十六局為龍頭的施工企業主要在非洲、東南亞地區承接項目,在房建、市政、水利、交通等工程項目上取得進展和突破 “十一五”累計完成營業額13.2億美元,其中2010年完成營業額2.4億美元。
(四)工程質量穩步提升,安全總體保持平穩
引導企業打造精品工程,開展創優評先和創建文明工地活動,提高工程勘察設計和建造質量水平。全省共有9項工程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10項獲國家優秀勘察設計獎、71項獲建設部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460項獲“閩江杯”省優質工程獎,619項獲“省級文明工地”稱號、386項獲省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加大安全措施保障力度,淘汰使用竹腳手架、井字架,嚴格限制使用人工挖孔樁,初步建立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防控體系,先后三次調整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確保費用專款專用,安全生產形勢工作總體平穩有序,建筑施工百億元產值死亡率從“十五”末的5.7逐年下降至1.1。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