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外貿發展“十二五”規劃
二、“十二五”面臨的形勢分析
“十二五”時期,我省對外貿易發展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從國際上看,經濟全球化仍將深入發展,貿易自由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繼續推進,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為我省開拓市場提供新的支撐。從國內看,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工業化加快發展,有利于培育我國產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新優勢,也有利于催生適應現代生產的現代化流通;國內產業加快轉移,有利于提高中西部省份產業競爭能力和外貿發展能力。從我省看,中部崛起戰略、轉型綜改區、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為我省經濟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立體交通網絡為我省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發展對外貿易提供了便捷的物流環境。工業新型化有利于培育我省外貿新優勢,為外貿發展提供新的產業支撐和產品支撐;農業現代化和縣域工業化有利于發揮我省農業比較優勢,擴大特色農產品和深加工農產品出口;市域城鎮化有利于推動城鎮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外貿經營主體,優化省內外貿區域發展布局;城鄉生態化有利于催生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為我省外貿在高端產業和產品出口上提供支撐。
但是,我省外貿發展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仍面臨著多重挑戰。從國際上看,金融危機帶來的高失業率和金融去杠桿化,導致歐美國家消費需求相對疲軟,一段時期內世界經濟難以恢復快速增長。各種技術性壁壘層出不窮,貿易保護主義呈現向制度化發展的新趨勢。主要貨幣匯率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市場缺乏穩定供應預期。從國內看,我國勞動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環境等要素面臨成本上升和供應趨緊的雙重壓力。我國總體上仍處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低端環節,大部分外貿企業在技術創新、標準制訂、營銷網絡和資源整合能力等方面與貿易強國企業還有較大差距。從我省看,我省支柱產業大多屬于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發展不足,外貿穩定發展的產業支撐力度較弱。國家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及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將會進一步壓縮我省傳統出口產品的增長空間,實現外貿跨越發展難度加大。
三、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轉型跨越發展、再造一個新山西的總體戰略,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發揮現有比較優勢,構筑新的競爭優勢,在外貿規模增長上實現跨越。加快對外貿易結構調整,在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上實現跨越。加強外貿服務體系建設,在外貿促進和外貿公平競爭環境建設上實現跨越。充分發揮外貿對我省改革、發展、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提升外向型經濟水平,率先走出資源型地區外貿發展新路。
(二)主要目標。
發展目標: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3%以上,出口年均增長10%,進口年均增長15%。
轉型目標:機電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比重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比重提高到20%以上;擴大農產品國際貿易規模,保持農產品出口穩定增長;煤化工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比重提高到10%以上;加工貿易進出口占全省進出口比重提高到30%以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