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十二五”規劃
四、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十一五”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深圳市推行建筑節能和發展綠色建筑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各職能部門和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全市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的制定、監督管理、組織協調;切實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制訂實施扶持政策;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切實根據相關政策在地塊使用中明確建筑節能、綠色園區建設目標,在土地招標文件中增加前置性條款,在規劃評審時明確各地塊的節能生態建設的具體目標;切實加強對高耗能政府辦公建筑實施節能改造;各區(含新區)及其各相關部門要根據市、區權限劃分,負責本區內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各有關工作,從而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我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又好又快開展。
(二)完善法規政策。
根據“十二五”重點任務,加強政府的宏觀政策調控,針對性修訂《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及配套法規,制定和完善綠色城區、綠色建筑、低能耗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相關的政策法規,將綠色建筑發展全面納入法制化軌道。
1.出臺綠色建筑促進辦法。
探索制定適宜的綠色建筑強制性政策,適當時機通過立法來保障綠色建筑技術的有效實施,將綠色建筑管理向前延伸到土地出讓及立項階段,在項目最開始階段就明確提出綠色建筑建設的要求并增加相應投資。
2.制定能耗限額標準,建立超限額加價制度。
依據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耗監測信息,研究編制深圳市民用建筑能耗限額標準及深圳市民用建筑能耗超限額加價制度,對超過用電限額標準的建筑物征收超額附加費,并強制在規定年限內進行節能改造,并開展試點工作,總結經驗,以逐步推行實施。
3.建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的管理體制。
可再生能源屬于社會公共資源,隨著該項應用技術的普及和規?;茝V,社會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也會越來越高,可能出現由于建筑格局等原因導致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權力的紛爭。因此,需加快建立相關保障社會群體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公平、公正與和諧的管理體制,提高居民認同感和生活幸福指數。
(三)建立激勵機制。
充分發揮深圳市建筑節能專項資金等相關專項資金的作用和功能,著手研究制定我市鼓勵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
1.綠色建筑激勵。
一是研究制定用于綠色建筑項目補貼、技術研發、課題研究的激勵措施;二是出臺綠色建筑財稅激勵政策,參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政策對綠色建筑產業進行扶持,并采用財政補貼、稅費減免、低息貸款、能源合同管理、容積率獎勵等經濟激勵手段直接推動綠色建筑市場。
2.綠色建筑和建設科技創新獎。
將發展綠色建筑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紅黃牌警示等誠信評價、入選預選承包商、工程招投標及獎勵工程、參與人才安居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等予以掛鉤,實現市場、現場和考場的“三場”聯動,促進建設行業產業綠色轉型。
3.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激勵。
研究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激勵政策,充分發揮國家財政補貼和市財政補貼資金,制定基于節能減排量或綜合節能改造實施面積為基準的獎勵標準。
4.綠色再生建材生產激勵。
研究出臺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政策優惠及資金補貼辦法,對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處理基地項目給予適當資助,減輕企業負擔,降低生產成本;將綠色再生建材產品納入建材產品信息指導價管理,合理制定綠色再生建材產品價值。
5.綠色產品企業扶持。
大力扶持深圳市本地高新技術企業、有獨創技術與產品應用、擁有自主創新技術與產品的企業,針對節能環保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或給予一定的研發經費,鼓勵地產開發企業和施工企業發展和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和施工工藝。
6.可再生能源推廣激勵。
在并網發電、上網電價、項目補貼等推廣應用方面,出臺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配套激勵政策。支持綠色電力上網,簡化審批程序及流程,鼓勵企業大規模推廣可再生能源。鼓勵在新建公共建筑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對于自愿安裝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建筑,給予一定資金補貼。
(四)完善技術體系。
1.加強綠色建筑集成技術的研究。
積極開展綠色建筑和綠色建筑園區建設、既有建筑綠色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多種綠色建筑先進技術的綜合試點示范,鼓勵在建筑中使用低成本的綠色產品。通過積累綠色建筑工程實踐經驗,對現有成熟技術、產品、材料進行集成研究,提升綠色建筑技術水平和檔次。
2.加快綠色建筑技術成果的轉化。
根據我市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現狀,經過科學總結,在試點示范基礎上,加快技術成果的轉化,形成技術指南、工法、圖集或相應標準,為推動綠色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能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