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防“十二五”規劃
(三)加強消防裝備建設
1.消防車輛。加緊落實市政府追加增配特種消防車輛裝備。5年內,全市各類執勤消防車總量增長50%,突破760輛。進一步提高主戰消防車滅火救援功效。全面普及壓縮空氣泡沫消防車。專勤消防車比例達到40%以上,進一步優化大功率水罐泡沫消防車、搶險救援消防車、防化消防車、舉高消防車、后援消防車等專勤消防車布點,增配大功率高噴消防車、高層供水消防車、遠程供水消防車、排煙消防車、洗消消防車等特種消防車。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配齊、配強新建站點消防車輛裝備,滿足特大型城市消防滅火救援實戰需求。針對老城廂、城郊結合部等區域特點,研究配置適用于狹窄里弄、復雜道路和農村地區滅火救援的“小、靈、巧”車輛裝備。
2.特種消防裝備。(1)消防攻堅裝備。配齊、配強安檢、排爆、偵檢、破拆、救生、通信、排煙、照明、堵漏以及消防員呼救器后場接收裝置、高壓強磁堵漏裝置等。(2)水域消防裝備。整合江、河、湖、海沿線消防站點裝備,在黃浦江水域增配消防艇,為沿江水域消防站增配沖鋒舟等各類水上、水下專勤裝備。(3)空勤消防裝備。依托上海市政府飛行隊(市公安局警務航空隊),配置重型消防直升機,填補消防空勤專業隊伍裝備建設方面的空白,逐步優化消防空勤應急救援裝備配置結構,努力使空勤消防裝備力量由地面向空地結合方向拓展。
3.個人防護裝備。按照國家新技術標準,逐步加大個人防護裝備的升級換代力度,提升個人防護等級。為隧道、地鐵、化工、地下空間等建筑、裝置密集區域的消防力量增配正壓式氧氣呼吸器等特種防護裝備和數字化單兵裝備,提升單兵攻堅克難和安全防護的水準。
(四)加強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打造現代化消防鐵軍
1.完善城市應急救援聯動聯勤聯訓聯保機制。加強本市綜合應急救援的組織領導;強化各區縣政府、部門和單位的應急救援職責。構建“條塊結合、一管到底”的綜合應急力量網絡。制訂和完善市應急救援相關預案,建立綜合應急救援數據信息查詢平臺。組織全市各路應急力量開展經常性的綜合應急救援拉動演練。將應急救援隊伍、裝備和訓練設施等建設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健全包括市政、交通、安監、民防、海上搜救和消防等在內的市、專業、區(縣)三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完善定點分儲、統一調用的物資保障機制。根據國家要求,建設上海特種消防車輛裝備維修中心,提升特種消防車輛裝備技術保障水平。
2.發展多種形式綜合應急救援隊伍。針對特大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對應急管理的實際需求和新建消防站點警力缺口,進一步充實現役消防警力和政府合同制消防員。在滅火力量存在盲區的鄉鎮、經濟開發區建立專職消防隊,落實人員、裝備、車庫、經費保障等措施。采取“政府購買消防安全服務”的形式,大力發展消防協管員和消防志愿者隊伍。加強大型火力發電廠、民用機場、港口、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裝卸專業碼頭、大型修造船廠、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等大型企業專職消防隊建設,在超高層建筑、綜合性商務樓、地鐵維修基地及換乘站、特大型商市場組建兼職消防隊。
3.提高消防應急救援攻堅克難能力。加強對高層建筑、地下空間、石油化工等特殊復雜火災的滅火技戰術研究,進一步掌握轄區道路水源、重點單位、災害類型、建筑消防設施等情況,建立高層、地鐵、化工、船舶等48個滅火與應急救援專業隊,依托特勤支隊組建消防空勤應急救援隊和搜救犬隊,強化復雜惡劣環境適應能力和先進裝備應用能力的特訓,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建立由相關行業和領域專家組成的應急救援專家組,推行公安消防部隊戰訓崗位雙軌制,開展基層干部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培育高層、地下、化工、船舶滅火救援和核生化爆應急救援指揮、消防裝備管理等專業人才,擴大基層消防部隊士官編配比例,推廣士官擔任中隊長助理,推行《消防員職業健康標準》和《滅火救援員國家職業標準》,建立用于地震等應急救援的大型機械社會儲備庫和應急調用及補償機制,形成遍布全市、富有專攻、裝備精良、保障有力的消防應急救援專業專勤力量體系。
4.建成投用消防綜合訓練基地。建成投用建筑消防設施、聲光、泄漏等模擬系統,消防現場急救、耐熱、心理、火炙、煙熱等訓練設施,特種消防車輛停放、體能訓練、受訓人員休整等設施,以及旨在增強市民群眾消防體驗、提高逃生意識和能力的消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核生化爆災害現場處置、模擬接警指揮、初級戰斗員訓練、消防員心理拓展訓練、消防試驗測試等實訓平臺和國際消防應急救援實訓交流平臺。跟進完善各類應急預案、聯訓機制,加強高層、地下、化工、空勤、水域等重點課目模擬實訓,提升特殊復雜環境下的消防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五)打造“智慧消防”,提高火災防控的自動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1.加強消防信息化建設。嫁接“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信息技術,整合消防應急預案、現有消防通信指揮系統和其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等信息資源,研究開發集智能采集、匯總、分析、發布及輔助決策等功能為一體的 “智能化消防數字平臺”。依托重點目標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探索擴大城市遠程火災自動報警終端的覆蓋面,拓展在消防水泵、消防設施監控、消防控制室操控人員管理等方面功能。研究開發3G無線圖像傳輸、視覺模擬訓練、戰勤智能保障系統,完善高點監測、熱線受理、風險評估等火災預警設施。依托“金盾工程”,加強計算機指揮系統、通信網絡等消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適時配備1套消防移動接入系統,研究為浦東、金山、崇明、青浦等郊區各配備1輛衛星通信車,逐步推廣應用消防指揮、現場執法和數據采集智能終端,完善浦東消防分指揮中心和災備中心,更新完善全市各消防站接處警設備。
2.加強消防科技項目研究應用。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作用,不斷加強消防科技工作。參與制訂修訂《消防綜合統計分析信息分類與代碼》、《地鐵設計防火規范》等國家消防標準。開展城市火災風險評估、超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滅火劑供給技術、地鐵火災防控技術、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安全技術的研究。加快轉化重大危險源火災風險和危害評估等消防軟課題研究成果。推廣運用電氣防火限流檢測系統、消防用水監測裝置等現代火災技防技術。
3.革新消防裝備器材。研發消防高新技術裝備模擬訓練裝置,研制大流量、多功能泡沫掛鉤,統籌加強建筑工程消防監督檢查、火災原因調查、消防宣傳教育等裝備配備。推廣進口底盤國產組裝消防車,推進國產壓縮空氣泡沫滅火系統應用。普及輕型軟質吸水管、高層建筑滅火用水帶夾箍、多功能腰斧、雷達生命探測儀等高、精、尖的實用型器材裝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