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產業政策引導
貫徹落實國家《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積極落實《福建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促進福建省(永春)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試點縣政策意見》,落實有關加快推進醫藥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強和改善醫藥行業管理,嚴格重點產品的行業準入標準,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強對醫藥領域專利、商標、技術秘密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強生產質量監管和環保監督檢查力度,查處違規生產行為,規范市場競爭秩序。
(二)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
積極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作用,科學安排各類專項資金,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優先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科技含量和市場前景的一、二類新藥及三類新醫療器械和市場容量大的仿制藥研發和產業化,支持一批新藥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共性關鍵性技術,支持一批企業實施新版GMP改造,支持國內外大型企業來閩投資;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投入,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重點領域發展;完善建立中藥材生產扶持項目專項資金制度,支持中藥材資源保護和發展。推薦一批重點項目列入中央各類專項投資計劃。
開辟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鼓勵風險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以及行業外資本投資創新型醫藥企業,有條件的地區可建立政府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推動金融機構支持醫藥產業發展,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貸款、短期融資等方面給予積極的支持,尤其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醫藥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籌資和發行債券,引導募集資金投向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完善和落實鼓勵創新的稅收支持政策。
(三)完善價格、招標采購、醫保政策
完善和落實藥品價格政策,利用價格杠桿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對基本藥物的價格進行動態管理,推動建立統一定價機制,發揮價格引導作用,確保基本藥物生產供應。切實按照“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辦法。完善基本醫療保障費用支付方式,促進合理用藥。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市場占有率高的醫藥產品,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評審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省醫療保險用藥目錄。支持三類以上化學藥品和五類以上中藥及天然藥物納入國家基本用藥目錄或本省補充目錄、鄉鎮衛生院基本用藥目錄、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用藥目錄。建立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新批藥品和醫療器械(含醫院耗材、檢驗試劑)、新建企業(含新建生產線)投產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在不高于同類藥品和醫療器械集中采購招標的入圍價的情況下,供醫療機構直接采購使用的機制。
(四)發揮藥品監管作用
加強貫徹國家藥品和醫療器械監管法律法規。提高藥品開辦企業審評審批技術門檻,嚴格控制新開辦制藥企業數量。完善和落實藥品、醫療器械注冊審評審批機制和標準,加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提高審批效率,促進創新和發展。加強上市藥品再評價工作,完善藥品退出市場機制。完善企業集團內轉移藥品生產批件的政策,為加快結構調整創造有利條件。通過推進藥品標準提高行動計劃、實施新版GMP和《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鼓勵先進,淘汰落后。
(五)加強醫藥園區建設
支持高水平、高標準地制訂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強化重大項目和產業鏈招商,依托各類平臺推進具有一定市場前景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生物與新醫藥項目對接;鼓勵產業基地和園區出臺更加優惠政策,推動項目生成和落地。產業基地和園區所在市、縣(區)政府要建立分管領導掛鉤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制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協調項目建設、企業發展的有關問題;項目所在地政府的有關職能部門要為重點項目的審批開設綠色通道,切實提高服務效能。省直有關部門合力支持重點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并給予必要的指導,重點推動福州、廈門醫藥園區建設。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重視對醫藥領域急需的科技創新、質量管理、國際化運作等方面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支持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依托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建設,以各種形式引進國家兩院院士、國內外首席科學家、海內外醫藥研發、管理人才和其它急需人才,來閩開展項目、技術合作或創業,尤其要通過實施“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等,支持有關高校努力引進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鼓勵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大批面向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醫藥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
(七)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積極探索醫藥行業協會發展模式,發揮行業協會在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參與重大政策的制定,反映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培育企業質量信用意識,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支持行業協會加強自身建設,承擔起行業統計、運行分析、調查研究、行業培訓、信息技術服務、項目推介、國際交流與合作等任務。鼓勵各個行業協會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醫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