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
二、發展思路和重點
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工業之母”,也是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具有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等特征,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水平的綜合體現。山西省產業結構能否有效調整、產業水平能否順利升級,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目前,山西省委、省政府已經把發展裝備制造業作為山西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主攻方向,作為提高民生福祉的“發動機行業”,并進一步明確要借力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政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大企業集團、產業集群為抓手,強化政策、資金支持,全力推進裝備制造業向信息化、系統化、成套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根據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和省十屆黨代會的精神,立足山西省發展現狀,山西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模已經編制完成。規劃明確提出,要積極在財政、稅收、土地、審批等方面優先試行,大力實施自主創新和品牌專利,著力推進技術改造和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行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全力實施“555”戰略,培育壯大煤機制造、汽車工業、軌道交通裝備、新型電子信息裝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裝備等五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重型機械、特色軍工民品、紡織機械、液壓元器件、農業機械等五大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鍛造、鑄造、釹鐵硼深加工、不銹鋼深加工、旅美和經深加工等五大特色產業集群,夠將現代化裝備制造體系,爭取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3000億元,實現山西省裝備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
1、培育壯大五大新興產業
發展新興產業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客觀需要,也是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戰略選擇。煤機制造、汽車工業、軌道交通裝備、新型電子信息裝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裝備是山西省的優勢產業,正處于爆發式增長的前期,有巨大發展潛力。鞏固和擴大向五大新興產業的市場份額是山西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突破口。山西省將順應發展潮流,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戰略合作者,實施一批對轉型發展有引領作用的重大項目,著力提升五大新興產業的占比率和科技貢獻率,推動五大新興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有重點地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打造全國最大、世界知名的煤機制造基地,創建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品牌。
煤機制造
加大山西省煤機企業及各大煤炭集團所屬的煤機修改企業聯合重組力度,成立緊密型合作的山西煤機集團,統籌建立煤礦運行保障服務中心,迅速提升山西煤機產業的系統集成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構建井下、露天、洗選、深加工服務煤炭全產業鏈,打造全國最大、世界知名的煤機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
汽車工業
支持長安重汽、運城大運、長治成功淮海、吉利汽車等企業,建立汽車產業戰略聯盟,形成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引導扶持山西省整車生產企業和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進行合作,實現整車及配套產業的共同發展;積極推進煤炭基醇醚燃料汽車、煤層氣燃料汽車和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新型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創新及市場化運作。
軌道交通裝備
支持大同電力機車、太原軌道交通、永濟電機做大做強,提高與地方企業協作配套;推動太鋼、太重、晉西、智奇等企業加強合作,一致爭取鐵道部對高速列車車軸、車輪、齒輪箱、輪對及材料的認證,共同推進高速輪對總成國產化的實現,打造中國高鐵輪對總成產業化基地。
新型電子信息裝備
以太原富士康、中電二所、中電三十三所等為龍頭,重點發展民用電子類產品,硅基薄膜電池和非晶硅基薄膜電池、全息光盤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依托長治高科華上、山西飛鴻、山西光宇電源、樂百利特等企業,重點加強LED外延片、芯片的研發和生產擴大封裝產品和照明、背光源為主的終端產品產業規模。依托中電二所等重點發展液晶顯示器件生產設備、微電子組裝設備、真空設備、電子電鍍設備。依托太原理工天成、羅克佳華等企業加快發展嵌入式軟件、電子政府、電子商務、物聯網等應用軟件。
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裝備
依托太重集團、永濟電機、汾西重工、潞安集團、晉西集團等企業,引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發展風電、核電、燃氣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圍繞重點節能工程、污染治理工程,發展節水節能工業鍋爐、余熱余能利用、污水處理、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污染源自動監控等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