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鶴山370億核燃料項目成燙手山芋 前期白費上億
超級工程躍進
籍籍無名的鶴山后發先至,僅用短短兩個月時間,便從40多個競爭者中奪得項目,靠的就是一個字快
在此次核風波之前,鶴山鮮為外界所知。
這個擁有40余萬人口的縣級市,位于廣東省南部珠三角腹地,因市內有山形似仙鶴而得名。鶴山建市歷史并不長,建國后,鶴山與高明縣合稱為高鶴縣,1982年恢復鶴山縣建制。1993年11月,鶴山撤縣設市,歸屬江門市。
“鶴山和高明分開后,高明被并入佛山,發展非常快,而鶴山發展慢,我們有失落感。”一位鶴山市委辦有關負責人稱。2012年鶴山市GDP為198億元,而佛山高明區2012年GDP超過500億元。
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鶴山市市長伍宇雄稱,推進“雙百億”工程是當地保增長、促發展的重點。“雙百億”是指,推動計劃總投資過百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上馬,以及加快建設、推動投資過百億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在“唯GDP論英雄”的大背景下,一筆以百億元計的投資對地方政府的誘惑顯而易見。“在我們和中核簽完投資協議后,還有一些地方跑去和中核談,說如果中核改變投資意向,對方隨時歡迎中核去投資。”前述鶴山市委辦有關負責人透露。
中核集團決定在全國選址建核燃料廠始于2012年2月。當時,中核集團成立核燃料產業園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并開始派員赴江蘇、福建、廣東和天津等沿海省市為項目選址。2012年10月,籍籍無名的鶴山進入中核集團的視野,并很快成為近40個已實地踏勘和量化評審的備選廠址中的熱門。
地處廣東南部的鶴山,有著發展核電項目的內在需求和外在動力。近幾年來,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廣東頻頻遭遇缺電、缺煤困擾。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歷年來廣東的平均用電量供需缺口比例都在20%左右。對“西電東輸”有很強依賴性的廣東,一直力圖開拓新的能源,并已成為中國的核電重鎮。目前,廣東省擁有在運核電機組六臺,在建核電機組八臺,對核燃料的需求巨大。
此外,中國所有在建和在運的核電機組都布局在沿海地區,而國內僅有的兩座核燃料廠皆處內陸腹地,一座在內蒙古包頭,一座在四川宜賓,距離現有核電站較遠。而且全中國在建機組達28臺,規模居世界第一,未來核燃料缺口顯而易見。
正因此,廣東省黨政主要官員在鶴山還未與中核集團正式簽約之前,即明確表態“積極支持”。
2012年11月,以鄧衛東為首的鶴山發改局考察組前往宜賓核燃料廠參觀,這是鶴山方面第一次對核燃料項目進行近距離了解。據鄧衛東后來描述,去宜賓之前他心里并沒有底,他不知道核燃料廠是否安全、有沒有輻射、有沒有污染。但當他看見宜賓核燃料廠外緊挨著的就是普通居民區,馬上意識到,“項目可以做”。12月上旬,由鶴山市委書記帶領各職能部門組成的考察組啟動了第二次宜賓之行。此行之后,鶴山市已決定全力推進這一項目。
到2012年12月底,鶴山宣布“成功爭取到核項目落戶”此時距離鶴山首次接觸項目僅兩個多月。一個在鶴山廣泛流傳的細節是,鶴山發改局僅僅花了三天時間就將建設項目所需提供的地質、氣象等材料提供給中核集團。一位接近項目前期運作的人士稱:“要什么(材料)給什么,我們(在40多個備選廠址中)每一次都是最快遞交的。”
三個月后的2013年3月31日,鶴山市政府與中核集團簽署投資框架協議書。根據協議,項目選址于鶴山市址山鎮大營工業區,總用地面積約229公頃,總建筑規模約5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70億元,集中建設鈾純化轉化、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等設施,旨在打造“一站式”的核燃料加工產業鏈。
鶴山曾邀請有關專家測算,核燃料項目建成后每天的收入可達到1000萬元,一年下來,其工業增加值將超過80億元,能“大大提升我市的財政能力”。
這些漂亮的數據令鶴山官方興奮不已。到了2013年5月,鶴山已經開始實質性的動作。5月9日,鶴山召開一季度經濟分析會,核燃料項目是討論主題。會上,鶴山市委書記郭偉要求,各級各部門對核項目要做到“貼身服務”,確保項目順利落地;鶴山市長伍宇雄則干脆表示:“力爭項目在年底前上馬動工。”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