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鶴山370億核燃料項目成燙手山芋 前期白費上億
一個投資370億元的超級工程,快速啟動,又驟然夭折。
廣東鶴山核燃料項目風波,是近年來大型項目敗戰輿情的新案例。縱觀其間,共性亦然:民眾并沒有充分知曉實際情況,即對大型項目的安全風險表現出天然的抵抗。官方只是機械地強調“絕對安全”,而民眾不過是本能懷疑“必定危險”。雙方的“對話”語境錯位,最終陷入“一鬧就停”的死循環。
鶴山核變及其造成的上億元經濟損失,還有前期已征收、現在難以處置的征地困局,再次凸顯公共決策權長期由政府把持已無法適應現實環境,到了需要反思和改變的時候。最關鍵的,是從法律和制度上確立一套開放的參與程序,與居民共享決策權力,將項目的選址和建設從“決定—宣布—辯護”的傳統線路,轉變為“參與、自愿、合作”的形式。
壞消息突然傳來。
2013年7月12日晚,盡管是周末,鄧衛東仍在為第二天的“核電科普”做準備。自7月4日中核集團核燃料項目公示引發輿情狂潮,進而轉化為民眾示威以來,這位廣東省鶴山市發改局局長宛若一位核行業專家,不斷向公眾解釋,這是一個成熟而安全的項目。
準備工作還沒做完,鄧衛東獲知,核燃料項目將被終止引進。突如其來的消息讓鄧衛東難以接受。事實上,此時距離鶴山市市長伍宇雄宣布延長項目公示期、積極和公眾溝通還不到12小時。7月13日一早,鄧衛東按時到發改局上班,同事們仍在為核項目忙碌顯然,他們還不知道項目將被取消。
上午10時,鶴山市市長伍宇雄在一個簡短的發布會上,宣布核燃料項目不予申請立項,同時停止前期相關籌備工作。隨著項目失敗,既定的一系列媒體采訪、專家講座隨之取消。
7月17日,鶴山市委宣傳部強調,叫停核燃料項目并非因為項目本身的安全原因,“大眾擔心的爆炸、輻射、泄漏、環境污染、運輸安全等問題不存在”。最終,鶴山官方給出終止該項目的說法是“尊重民意”。
回顧此次風波始末,政府方面急于推進項目進程,與各方的溝通失效,導致民眾反彈;當面對洶涌輿情時,又應對失措,皆為項目夭折埋下伏筆。
近年來,大型項目在與輿情對壘中屢敗,鶴山風波僅是又一起新的案例。縱觀其間,共性亦然:公眾在沒有充分知曉的情境下,對大型項目的安全風險天然抵抗。官方只是機械地強調“絕對安全”,而公眾不過是本能懷疑“必定危險”,雙方的“對話”語境錯位,此后便陷入了“一鬧就停”的死循環。
“死結”如何解開,已到必須反思和改變的時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