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發展困難重重 跨區博弈如何破局?
成渝一體化發展仍卡在瓶頸。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截至5月底,成渝城市群上升為國家級城市群——這一建議已提出近3個月。
該建議今年兩會期間由61名全國人大代表向全國人大提出。成渝兩地城市群的下一步打造戰略,仍未有最新的官方消息。
除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外,在中國城市群內,有望成為經濟第四極的競爭者眾多。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表示,包括成渝城市群在內,還有中三角區域、中原經濟區、沈大經濟帶由于均為地區經濟龍頭,均是第四極的備選。
但與中部四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近日已經向國務院上報《加快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請示》不同,前瞻網了解到,自重慶代表團提出上述建議后的幾個月中,成渝兩地官方并未有實質性進展對外披露。
“我私下認為會有整體規劃上報,但公開渠道未獲得任何消息”,四川省發改委一名官員稱,而重慶市和成都市發改委層面亦稱,未有關于成渝城市群建設的進展可披露。
盡管官方態度未明,但成渝兩地至1997年“分家”后,近幾年在各個層面的融合速度一直加快,“成渝一體化發展是未來方向,只是現在時機不成熟”,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稱。重慶社科院區域所所長李勇同樣也支持該觀點。
謀一體化
“成渝兩地在經過多年的各自發展后,確實越來越感覺到,作為西部城市,只有利用各自優勢抱團發展,才能獲得與中東部城市群競爭的足夠資本”,區域經濟學者劉斌夫表示。
前瞻網了解到,兩地在官方正式合作的起點,可追溯到2007年。當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在成都市和重慶市設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發改委在彼時表示,選擇成渝為西部的綜改試驗區,既有典型性又有全局意義,即城鄉二元結構,城鄉發展不平衡在這兩地集中體現。通過成為綜合改革試驗區,重慶市和成都市分別在各自轄區推進戶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公共財政制度、農村金融制度、行政體制等改革。
而國家發改委也希望通過兩市在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方面積累的經驗,為下一步更高層面進行改革試點奠定良好的基礎。
“更高層面的改革試點,或許就是指成渝城市群的全域改革,與一體化發展”,四川省發改委一位人士指出。該人士指出,一體化發展,是指實行統一的的財稅、金融、產業、土地和就業等區域政策。比如在金融政策方面,未來可將探索農村土地經營權和地上建筑物及附著物抵押質押信貸模式。
2012年后,成渝兩地的開始合作加強,如在剛剛結束的渝洽會上,四川的內江、南充、廣安、達州等9個環渝城市在渝舉辦8場招商活動,簽約項目160余個,投資總額1300億元。
即便如此,就目前情況而言,盛毅認為在短時間內成渝實行一體化發展并不可能。“成渝城市群還處于自身的培育階段,時機不成熟。但成渝兩地作為西部經濟核心,均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一體化過程時間或將短于長三角發展所用的時間。”
在一體化推進過程中,學者官員建議,不能僅僅使得城市群在地理上連接,還應該在更高的層面上建立協調機制。
四川省統計局科研所所長車茂娟認為,目前阻礙兩地深層次合作的原因是成渝兩地政府的高規格的協調機制不健全,此外,跨區域間的制度障礙依靠地方政府難以協調和突破。
劉斌夫建議,下一步,成渝兩地應建立協調機制,每年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過官方對話解決兩地發展中的同質化競爭問題,并負責制定相關的規劃和政策措施,指導經濟區的發展,另外要完善川渝兩地政府以及毗鄰地區政府間的協調機制,加強區域合作與發展規劃,政策等方面的銜接與協調。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