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臺53條措施扶持民營資本 或將打破市場壟斷
實際效果有待觀察
近年來,湖北省大力鼓勵和引導全民創業,不斷放寬經營條件,簡化登記手續,實行注冊資本“零首付”制度,不斷放寬出資類型和出資期限限制。在相對寬松自由的企業生態環境中,民營經濟體新生和成長速度明顯加快。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截至今年9月,湖北省工商登記企業共有250萬戶,新登記私營企業增加31.4萬戶,平均每月有3萬多戶民營企業誕生。
按照《湖北省民營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湖北省個體工商戶數量將達到220萬戶,民營企業50萬家,規模以上企業1.2萬家,湖北全省民營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將達到63%以上。
對于湖北放寬民營資本投資領域,武漢科技大學教授、湖北省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董登新認為,在國有經濟周期性擴張之際,地方政府出臺此類政策無疑是民營資本一次最好的機會。
最近幾年,上市有效地激活了國有資本,國企得到非??斓臄U張,形成了一個實質的壟斷性格局。國有經濟是現有格局的“受利者”,也是“受害者”,產能嚴重過剩、企業效率低下、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層出不窮。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龔益鳴也認為,在形成對市場、生產要素實質性壟斷的情勢下,國有經濟已經開始出現疲態。地方政府出臺此類扶持性政策只能算是“改良”,根本的問題是,在公司化外殼下,國有企業依然享有來自政府的諸多壟斷利益,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充分競爭的市場。民營經濟更期待的是二次改革,即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此外,有學者指出,鐵路投資其固有的特點,首先是投入資金量大,建設每公里鐵路的平均投資近億元,投資回收周期長,而且鐵路的運營還必須考慮路網的特殊性,鐵路部門會更多考慮整體路網的利益,而不是僅關注某條線路的盈利問題。因此,盡管地方政府此番姿態“親民”,但“53條”效果有待觀察,關鍵是看落實情況。此外,鐵道領域金融等領域要想進一步吸引民資投資,需要在運行調度、財務清算等方面做出實質性的改進,并落實民營企業在運營方面的自主權,同時還要提高審批程序手續效率,為民營企業開創“綠色通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