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廣擔保業首現負增長 企業關門轉型謀出路
深陷成長危機 民營擔保各謀出路
今年初,受擔保機構違規事件的影響,大部分民營擔保機構都面臨著銀擔業務收縮,甚至被直接叫停的情況,民營擔保業亦因此備受沖擊。
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就有58家民營擔保機構出現虧損,虧損額總計約1.06億元。
而廣東擔保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信用擔保協會近期做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珠三角地區的擔保公司總體業務量下降了25%~30%左右。
由于目前來看,銀行“一刀切”的政策似乎并無放松的跡象,不少民營擔保機構也不得不開始另謀出路。
北京新諾擔保公司在去年底剛剛拿到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牌照,然而,公司業務還未展開便因“中擔事件”而停擺。
“本來和幾大行的合作協議都已經簽了,但一下子全部擱置了,而幾家股份制銀行的授信也不再新增。”新諾擔保副總經理陳峰(化名)非常無奈地表示。
他表示,由于沒有授信,許多擔保公司都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這半年關門、轉型的擔保機構不在少數。”
事實上,除了融資性擔保業務受銀擔合作收縮影響明顯減少外,非融資性擔保業務也大幅萎縮。
前瞻網了解到,以北京地區為例,擔保機構的新增工程保證擔保87.69億元,同比下降了20.20%;新增訴訟保全擔保10.87億元;新增其他非融資擔保140.65億元,同比下降了41.30%。
擔保業務全面受阻,民營擔保機構不得不各出奇招,或轉型,或創新以謀出路。
以9月就將推出P2P信貸業務的新諾擔保為例,陳峰表示,管理風險本來就是擔保機構的強項,這恰好也是P2P業務的核心所在。
“除了良好的風險管控能力外,作為具有融資性擔保資質的公司,還可以給其P2P業務提供擔保。”陳峰指出。
而中國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金投”)則是依靠手中典當、小貸、擔保等多個金融牌照的優勢,以提供“多元化的融資組合服務模式”來彌補擔保業務量下降的不足。
而另一方,相比民營擔保業的一片慘淡,國有擔保機構的發展則要穩定很多。
以北京地區為例,截至6月末,北京擔保機構新增582.99億元擔保額中,13家國有擔保機構就占到了155.34億元,同比增長25.17%。
其中,國有擔保機構上半年新增融資性擔保129.64億元,同比增長39.63%;新增非融資性擔保25.7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3.77個百分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