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廣擔保業首現負增長 企業關門轉型謀出路
北京與廣州擔保業新增擔保額下降超20%
今年來,各地擔保業紛紛爆發行業危機,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上半年北京與廣州擔保業新增擔保額分別下降了28%和20%,這是近幾年以來,北京、廣州兩地的擔保業首次出現“負增長”。
根據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對北京134家擔保機構的統計,2012年上半年,北京擔保機構新增擔保額582.99億元,同比下降28.07%。
其中,新增融資性擔保額343.77億元,同比下降了19.89%;新增非融資擔保額239.22億元,同比下降了37.27%。
廣東擔保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擔保業新增擔保額約590億元,同比也下降近兩成。
而從具體數據來看,民營擔保機構業務量的大幅“萎縮”成為京廣兩地擔保業“負增長”的直接原因。
擔保業現“負增長” 代償風險增大
“有效融資需求的不足,以及中擔、華鼎事件的爆發應該是導致京廣兩地擔保業出現‘負增長’的兩大重要原因。”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副會長杜建豪如是總結道。
他認為,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中小企業受到極大的沖擊,融資需求大幅下降,而作為中小企業融資“橋梁”的擔保機構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自從今年年初,京廣兩地違規擔保事件爆發后,銀行就開始收縮銀擔業務,甚至暫停了與大部分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這直接造成了上半年民營擔保機構業務大量‘萎縮’。”杜建豪指出。
隨著擔保業務的大幅下滑,更令人擔憂的是擔保機構代償風險的提高。
由于在2011年信貸從緊的大環境下,擔保機構的融資成本普遍大幅上漲,而這在無形間埋下了代償率高發的危險“種子”,今年以來,擔保業的“不景氣”則讓情況急劇惡化。
據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會長李世奇介紹,2012年上半年,北京134家擔保機構發生代償1.39億元,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增長了60.44%,全部為融資性擔保代償。
“扣除追償回來的部分,2012年上半年,實際代償損失為4952萬元。總體代償損失率為0.10%,融資性擔保代償損失率為0.12%。”他指出。
但李世奇認為,盡管代償額和代償損失額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北京擔保行業仍處于風險總體可控的范圍內,并未發生系統性風險。
然而,下半年還款高峰期來臨之際或許才是對擔保機構真正的考驗。
據前瞻網了解,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代償“高峰”,目前北京地區的各擔保機構都提高了“風險準備金”的額度。
數據顯示,2012年6月底,北京134戶擔保機構未到期責任準備余額為16.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6.98%,擔保賠償準備余額為35.96億元,同比增長138.32%。
“這就類似銀行撥備。”杜建豪表示,擔保公司的“風險準備金”一般分為未到期責任準備余額、擔保賠償準備余額,以及一般風險準備金三種。
杜建豪表示,在當前代償風險加大的情況下,擔保公司除了要加強風險排查工作之外,按規定計提“風險準備金”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廣東銀達擔保集團董事長李思聰表示,為了防控風險,下半年將放慢發展腳步不再大幅擴張業務,以排查現有業務風險為主要任務。
在他看來,在宏觀經濟下行,中小企業發展困難的大環境下,擔保機構的發展必須要“穩”。“這個時候發展過快更加容易產生風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