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高速公路建設資金枯竭 成立新平臺能否藥到病除?
陜西省高速公路建設經歷了“大起”,如今卻迎來了“大落”。依托兩大公路建設投融資平臺,過去數年間,陜西省迅速躍升為西部排名第一的高速公路大省。但多年的激進擴張同時令這兩家平臺公司債臺高筑,融資能力日漸衰竭,導致項目開工受制于資金瓶頸。
為了實現2015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的目標,陜西省政府決定對部分國有資產進行整合,組建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陜交投”),并要求其“拓寬融資渠道”。
然而,業內分析人士提醒,需要警惕“假重組”,即把已經發債主體的優質資產騰挪出去,再搞新平臺,再去發債。
破舊立新?
在成為西部第一大高速公路大省之后,陜西省政府并未止步,按照既定規劃,到2012年,陜西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要達到4000公里以上,2015年力爭突破5000公里。然而,陜西省主要兩家公路建設投融資平臺,即陜西省高速公路建設集團公司(下稱“陜高速”)和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下稱“陜交建”),卻近乎處于資金枯竭狀態。
如何拯救困頓中的陜高速、陜交建如何滿足進一步的公路建設投融資需求?陜西省政府開出的“藥方”是成立新平臺。據陜西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6月18日上午,陜西省政府召開第11次常務會議,決定對部分國有資產進行整合,組建陜交投,并要求其“拓寬融資渠道”。
“這是省政府的決議,我們還不清楚將會采取何種整合方式。”昨日,陜高速辦公室人士表示。
一位長期跟蹤高速公路行業的業內專家表示,如果只是將陜高速、陜交建裝進新成立的陜交投,成為后者的子公司,那么償債主體并沒有發生實質變化,不算是信用事件。但這樣的話,陜交投就很難起到擴大融資的作用。
“不排除會裝入一些新資產,同時對現有的這兩家平臺進行分拆、重組,這將屬于重大的信用事件。”上述分析人士說,“鑒于去年的川高速和云投事件負面影響很大,陜西省政府應該會審慎推進,不會做得太激進。”
某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某些地方政府患有投資饑渴癥,需要警惕所謂的假重組,就是把已經發債主體的優質資產騰挪出去,再搞新平臺,再去發債,這種事可能還在發生。”
正如業界人士所指出的那樣,城投企業先裝點資產搞個平臺發債,等舉債太多就再成立一家平臺公司,把核心資產劃撥過來,又可以再發債,這已經不是個別案例,成為了中國獨特的“金融創新”,與美國的次貸有“異曲同工之妙”,均是可以不停地放大杠桿率。
早在去年7月,中誠信國際下調收費公路行業評級展望至負面,原因是目前收費公路業超前或過度投資已經影響到全行業的信用狀況。
中債資信評估公司認為,由于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一般、車流量增速較低、新建路網規模效益較差、債務規模較重,同時地方政府財政實力一般、外部支持有限,因此相關交通投資集團償債能力變化需要重點關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