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省山西如何開啟循環經濟之路?
金海洋的循環經濟
如果說同煤集團把煤炭業的“循環經濟”做得已規模初具的話,那中煤集團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海洋能源”)就是正在打造“循環經濟”過程中的踐行者。
走進金海洋能源,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全封閉的煤炭運輸通道,煤炭從礦井采掘后,直接通過無軌膠輪化運輸方式和皮帶網絡輸煤方式運到加工企業,藍色的通道通過蜿蜒的山路直接通到金海洋能源。
除了煤電合一、熱電聯供,煤矸石、煤粉灰加工成建材外,金海洋能源還把冶金、提煉等項目加進循環圈。
金海洋能源現有2×50MW永皓煤矸石電廠,年發電6億度。每年可消耗煤矸石25萬噸,同時產生20萬噸粉煤灰;在建2×300MW昱光煤矸石電廠一期工程,總投資31億元,預計今年投產運行,年發電36億度。可年消耗煤矸石180萬噸,同時產生150萬噸粉煤灰。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現已建成的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利用煤矸石制磚,可年消耗煤矸石20萬噸;十二五期間,規劃2×350MW昱光煤矸石電廠二期工程,總投資35億元,今年開工建設,預計年發電42億度。建成后每年可消耗煤矸石200萬噸,同時產生180萬噸粉煤灰;金海洋華能2×1000MW電廠為燃煤電廠,年產生275萬噸粉煤灰。
因此,煤矸石電廠可全部利用原煤洗選出的425萬噸煤矸石進行發電。同時電力產業在此環節將產生625萬噸粉煤灰。
另外還投資230億元上馬金屬鎂項目,年可利用300萬噸粉煤灰進行電熱還原制取100萬噸硅鋁鐵合金,用于大型連續煉鎂還原劑。可制取100萬噸金屬鎂。
粉煤灰也不再僅僅是做成建材。粉煤灰提取超細纖維項目,投資9.5億,年產超細纖維72萬噸 ,年利用粉煤灰150萬噸。2011年投資5000萬元。100t/h粉煤灰磨細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年分選粉煤灰60萬噸。該項目于今年完成全部投資并實現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投資5.1億,年產水泥130萬噸,年利用粉煤灰50萬噸。2011年投資3.3億元。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項目,投資4100萬,年產混凝土砌塊50萬立方米,年利用粉煤灰30萬噸。2011年投資3000萬元用于項目前期設計。粉煤灰蒸壓磚生產線項目,投資2000萬,年產蒸壓磚1.2億塊,年利用粉煤灰20萬噸。2011年投資1500萬元。
這些規劃項目在竣工投產后,每年可消化利用粉煤灰610萬噸。
期盼政策“仙丹”
“我們產業鏈中的磚廠不掙錢,但也不賠錢”,同煤集團副書記劉敬說。
金海洋能源黨群工作部經理王建平也說,為消化和再利用煤炭加工產生的粉煤灰和煤矸石等廢料而投資的磚廠、水泥廠投資大、見效慢,市場行情目前也并不樂觀。而這些項目又是煤炭業“循環經濟”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現實中,建材需求市場主要還是傳統工藝材料制作的建材,新材料、粉煤灰等制作的建材并不是很被市場接納。并且,用粉煤灰等制作的建材成本要高于傳統工藝。而傳統工藝的建材無論是從生產上還是銷售上都占據著市場的主要位置,這就讓這些循環鏈中的建材企業從市場上先輸掉一籌。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企業搞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廢料再利用等項目,國家不僅在項目審批上有一定傾斜,讓這些項目審批起來相對容易些,并且國家對一些項目還有專項扶持資金進行補貼,對這些可能“不掙錢”但有利于產業發展、有利于保護資源、有利于環境的項目進行鼓勵和支持。不過,金海洋能源自己的電廠發的電并不能自用也讓他們大傷腦筋。按照我們國家電力方面的相關法規,電發出來后先上電網輸送給電力企業,用電再從電力企業購買,這其中的差價也讓循環經濟的效益打了折扣。不過在同煤集團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大唐電力就是塔山煤礦的一個大股東,這意味著發電和用電的價格差在同煤集團循環鏈條中已不再是問題。
“期待政策的傾斜”,同煤集團黨委副書記劉敬在提到他們“循環經濟”磚塊、水泥等下游產品時說。
“我們正在組織材料積極向國家申請”,金海洋能源王建平在提及自建電廠的電不能直接自用時講到。而煤炭業循環經濟的踐行者們紛紛提到的期待“政策”,又視之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最有效的“仙丹”。
當然,除了再出臺新的政策對循環經濟“不掙錢”的下游產業鏈進行扶持,對現行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尤其是對現有循環經濟項目的嚴格監督,也都是對真正在搞循環經濟企業的支持。
一位新型材料建材企業的負責人說,如果國家審批項目就制定一個在建設項目時必須使用新型建材的比例,或者承建國家哪些項目在使用建材的時候必須使用環保節能的新型建材,再或者把使用新型建材當成一個標準進行考核的話,這些循環經濟才能更扎實地落到實處、才能推廣得更好、才能讓更多的企業和行業把循環經濟當成發展和利用能源的唯一途徑,我們國家的經濟結構才能更合理,資源才能受到更有效的保護和利用。
用同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有喜的話說,礦產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把資源當做一種有生命的存在,以仁愛之心對待資源。只要我們對資源常存仁愛之心,對環境常懷敬畏之心,一定能在人與自然之間,建立一種‘ 天人合一 ’的和諧關系,打造出越來越多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礦業企業,以經濟發展促進環境優化,在環境建設中穩定經濟增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