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營船企卷入破產潮 困境或將延續數年
浙江船舶企業面臨缺人,缺技術,缺資金,甚至缺方向
古語說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而對于現今的企業來說,卻是“寒江水冷船先知”。今年來,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造船企業尤其感到了“寒意重重”。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因身陷3億債務,浙江省臺州市最大規模的出口船舶企業浙江金港船業有限公司(下稱金港)已于日前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
臺州市全球最大的中小船舶制造業基地,如今民營船廠面臨著“訂單荒”,“今年上半年訂單大概只有往年的百分十多點。”臺州船舶協會會長、溫嶺市合興船舶修造廠董事長陳存裕表示。
臺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坦言,目前部分企業還有舊單在做,但沒有新訂單的情況如果持續,下半年面臨破產的企業可能還不止于傳聞中的倒閉比例。
不僅僅是臺州,浙江的明星企業,舟山市的恒富、藍天造船集團都已宣告破產。
而縱觀國內,福建、山東、江蘇等造船大省也陸續陷入開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五月,三大造船指標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量、手持船舶訂單量分別出現10.1%、47.3%、 27%的下降。
誰也沒有想到,作為2009年出臺的中國十大振興產業之一的船舶業,尤其是民營造船業會陷入如此境地,而以附加值低的商品船為主的浙江民企,在這一波危機中不幸先“倒下”。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大量企業涌入造船業導致產能過剩,造船行業出現行業性的不景氣的現象,國外訂單大量減少,而宏觀 背景下,銀行 收緊放貸,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不少船舶企業走向破產之路
造船業短期的衰落只是浙江等地制造業的一個縮影,如何在穩增長背景下重拾制造業的輝煌或需要更多的政府和民間智慧。
貸不了款:銀行 “晴天借傘,雨天收傘”
資料顯示,臺州造船業在2008年達到高峰期,當時臺州造船廠全部船臺爆滿,從業人員有7萬人之眾。不過現在,一切都成為歷史。
“那時候一提到船,銀行都搶著來。”浙江金港船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佩濱說,但如今所有銀行都把船舶業列入“黑名單”。
然而,金融危機的到來,貸款難了很多。
2010年9月25日金港第二期保函授信到期后,銀行單方面停止給金港船業開保函,導致外國船東停止付款,索賠前兩期本金加利息近3億元人民幣,銀行因此起訴金港船業。
而金港船業2007年后開工另13條船,均由浙江本地的物產集團出保函,“都在今年1月前交貨,不是我們沒有生產能力,如果銀行能按時開保函,我最多就損失幾千萬元人民幣。”
前瞻網了解到,多數銀行都把船舶業定為高風險行業,拒絕擔保,尤其是以出口外向型為主的特征,使船舶業的出口買方信貸由中國進出口銀行主控。
“這個產能過剩的行業,對銀行來說風險太大,自然是偏向于大型國企。”一國有銀行信貸科人說。
盡管此前中國進出口銀行公開表示會擴大提供船舶基金的范圍,地方上,中國銀行舟山市分行也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 公司合作,為船舶企業設計出口信保融資的金融產品,“但現實中落實比較有限,其它銀行還是避開造船業的多。”
這直接造成民營船廠有單不敢接,因為自金融危機以來,交船前船東首付款從80%降至20%,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船舶業建造期間生產資金缺口太大。
業內人士指出,(浙江與江蘇比)相比之下江蘇船廠融資困難較小,在浙江僅因為不能用海域使用證換土地證政策,就相差了五六成的銀行貸款,甚至無法上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