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珠江調水喝 水資源成珠三角十二五經濟制約
如今廣東廣州面臨著一個窘境:一邊是境內受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污染的水源,一邊是不斷增長的水資源需求,人口朝1500萬逼近的廣州只好“守著珠江調水喝”。
無法有效遏制的水污染所導致的水質型缺水,將是長期困擾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供水格局的大難題。廣東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曾表示:“如果說‘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是土地,‘十二五’期間將是水資源。”
地處南方豐水區的廣州,水域面積廣闊,境內水系發達,大小河涌交錯。江邊的居民很難直接感受到中國第三大城市“守著珠江沒水喝”的窘迫。
一邊是境內受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污染的水源,一邊是不斷增長的水資源需求,人口朝1500萬逼近的廣州只好“守著珠江調水喝”。
無法有效遏制的水污染所導致的水質型缺水,將是長期困擾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供水格局的大難題。廣東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曾表示:“如果說‘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是土地,‘十二五’期間將是水資源。”
污染之殤
始建于1905年的西村水廠,是廣州市第一間水廠,曾取水于流溪河。
前瞻網了解到,流溪河位于中國廣州市的西北部,由眾多溪流匯集而成。發源于從化市呂田鎮與新豐縣交界處,先后匯集多條支流后,穿越黃瑤山峽流入流溪河水庫,始稱流溪河。從北到南縱貫從化市,再流經白云區的鐘落潭、竹料、人和、江村等地,匯入白坭河,經珠江三角洲河網而注入南中國海。自源頭至白坭河口,干流全長156公里,流域面積2300平方公里。
流溪河曾一度承擔著廣州市中心供水的重任,被視為廣州的生命河。然而,早在2009年流溪河便已受到嚴重污染,在一條支流水面上漂浮著白飯盒、塑料袋等各種生活垃圾和水葫蘆,狹窄的河面渾濁不堪,“水下不時有氣泡溢出,伴有陣陣黑泥涌出,像是綠色的水面上長滿了了黑斑”。
流溪河是廣州西部水源一個重要組成,它的污染情況也只是西部水源的一個縮影。廣州的西村、石門、江村三大水廠,均取水于這個區域的流溪河或珠江西航道,經處理達標后進入荔灣、白云、越秀等中心城區,供水量占廣州市總量的近四成。
據前瞻網了解,近年來,隨著人口、產業的快速積聚,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水源地環境難堪重負。在傳統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生產、生活污水大量直接排放,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緩慢,導致西部水源污染久治不愈。根據廣東省環保廳對飲用水源地的監測數據,西村、石門、江村三大水廠的水質長期處于劣V極差級別,主要污染項目涉及氨氮、糞大腸菌群、五日生化需氧量、總氮等。
按照國家環保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水質應達到Ⅲ類以上,才可以用作生活飲用水水源。按照水質分類,IV類適用于一般工業保護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V適用于農業用水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而低于V類水質標準的水體基本上已無使用功能。
自2008年起,廣州市西部飲用水源污染連續多年被廣東省列為掛牌督辦環境問題。
跨區引水
西部水源污染問題久治不愈,同時,衛生部于2006年頒布實施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水質指標由原有的35項增加至106項,對生活飲用水的衛生標準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江引水被列入議事日程。2006年,廣州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廣州市實施西部遠距離取水的方案,正式啟動了西江引水工程項目。2007年,省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將《以民生為重,解決江村、西村、石門等供水廠原水水質嚴重不達標問題,保障廣州中心市區居民飲用水安全的建議》列入省政協主席會議重點督辦提案。該提案建議:“廣州市政府在切實加強水資源管理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同時,要及早研究采取調水工程措施。”也是在這一年,廣州市的西江取水許可申請獲得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批準。
西江引水工程從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下陳村西江河段取水,由兩條管徑3.6米、長47.6公里的原水主管引水至廣州白云區鴉崗配水泵站,分別輸送到江村水廠、石門水廠、西村水廠置換原有水源。管線沿途跨越廣、佛兩市三區25個行政村、113個自然村。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2010年9月29日,趕在廣州亞運會之前,經過21個月時間建設的西江引水工程正式完工通水,惠及越秀、荔灣、白云區及天河部分區域約600萬市民。廣州水務部門同時強調,西江引水并不意味著棄用西部水源,將把它作為廣州的備用水源加以嚴格保護。官方稱,為此,廣州將繼續推動西部水環境整治,通過石井污水處理系統以及白云湖等工程,逐步改善西部取水點的水源。
目前,除了西江、珠江西航道及流溪河,廣州市中心城區還有兩大水源,分別是東部的東江北干流和南部的北江干流順德水道,形成“四方取水”的格局。
實際上,西江引水并不是廣州首個跨區域引水項目,也不是最后一個。
早在2000年,為了改善廣州市東部地區的原水,廣州將主要服務于新塘、西洲兩大水廠的東江取水口上移至了增城的劉屋洲。
據前瞻網了解,在這4年之后,廣州又投資26億元建成日供水能力可達100萬立方米的南洲水廠,水源取自27公里外的北江順德水道,是廣州百年供水史上首次大規模跨區域引水。據稱,南洲水廠是廣州市首家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的特大型飲用凈水生產廠,出廠水完全符合國家飲用凈水水質標準,主要供水區域為大學城、海珠區、珠江新城、部分天河區以及一些飲用凈水試點區。
廣州市自來水公司介紹,通過水源置換工程建設、水廠升級改造、加強水質監控、規范居民二次供水保潔等舉措,全面提升了城市的供水水質及供水安全性。2010年11月,廣州市中心城區出廠水質提前20個月全面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中心城區供水水質合格率在全國大城市中綜合排名第三。
但隨著廣州市用水量的快速增長,廣州市花都區、蘿崗區、南沙區和增城市均出現了供水緊張局面。
2012年1月10日,廣東省水利廳在花都組織召開了《花都區水資源綜合規劃》評審會。該《規劃》提出,花都區2020年從北江清遠河段引水43.6萬方/日,2030年引水量80萬方/日。花都區是廣州“北優”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隨著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數量的逐年增加,對水資源的需求更是大幅攀升。而作為花都區供水水源的流溪河、本地水庫可供水量有限。另一方面,隨著北江河床下切,白坭河上游來水量減少,水質受到污染。因此,花都區要求開展水資源綜合規劃,對區域內的供水格局進行調整。
6月12日,廣州市水務局表示,目前北江清遠引水工程和萬綠湖直飲水項目正在推進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