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鞋企一起到國內外推廣“南海鞋”
廣東佛山南海平洲近年來將制鞋業發展成為其優勢行業,擁有強大的鞋業生產制造產業集群,“金利來”、“夢特嬌”、“鱷魚恤”、“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的皮鞋,很多都在南海平洲設有代工生產基地。南?,F在擁有鞋業相關企業1000多家,總規模約占廣東省鞋企的十分之一,這些鞋廠主要生產中高檔外銷男裝皮鞋,出口至歐美等地。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商人把鞋業加工轉移到平洲,很多當地人開辦起了更多的鞋類加工廠。南海鞋業迅速發展起來。據前瞻網了解,到1986年、1987年,平洲已擁有大大小小的鞋業企業600多家。制鞋業的發展,也吸引了200來家鞋機廠、鞋材廠等配套生產廠家的進駐。
2005年前后,由于成本提升等因素的影響,早期進入平洲的臺資鞋企大部分將工廠轉移到中國內地及越南、柬埔寨、非洲、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原先在平洲做貿易的商人把眼光投向制造業,不少人加入到鞋業領域?,F在,平洲有鞋業相關企業600多家,其中,制鞋企業有400多家,鞋材、鞋機企業有200多家。而里水的鞋業發展也相對較快,成為南海鞋業版圖上的另一股新勢力。
有業界人士指出,南海鞋企雖然數量很多,但規模小,資金有限,如果只是一味地自我發展,很難做大做強、打造出自有品牌。2008年金融危機激起了南海鞋企抱團發展的意識。2010年11月底,“南海平洲鞋業”集體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注冊成功,成為繼“南海金沙五金”、“平洲玉器”集體商標后,南海成功注冊的第三個集體商標。
“通過加大對區域品牌的打造,大家一起抱團去國內外推廣‘南海鞋’。”南海區鞋業行業協會會長周銘海稱,在傳統制鞋規模發展已經沒有空間的情況下,南海鞋業一方面向精品、高端發展,另一方面向產業鏈上下游衍生,已形成了相當完善的產業集群。本土民企則通過加大技術投入、創新產品款式及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等手段,不斷轉型升級,獲得新的生存空間。“做一只鞋子,所有的機器、零配件,都能輕松在南海找到。下一階段,南海鞋業將考慮利用好集體商標,謀劃在國內各大城市開辟‘南海鞋業’專場或專柜,進一步提升‘南海鞋業’區域品牌的影響力。”
集體商標規避惡性競爭
“東莞鞋業與南海鞋業發展有相似的地方,不過,東莞以女鞋為主,而南海以男鞋為主。但無論是東莞,還是南海,多年來發展主要是為國外品牌做代工,自有品牌比較少是一個遺憾。”南海區鞋業行業協會會長周銘海表示,南海鞋業受益于中國入世后出口形勢看好,但也錯過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大好時機。只不過,多年發展下來形成了產業鏈方面的優勢,即鞋材、鞋機、皮革和五金等相關產業共同發展,從原材料生產到成品鞋的流通環節都銜接得較好。“做一只鞋子,所有的機器、零配件,都能輕松在南海找到。”
周銘海坦言,南海鞋業注冊集體商標就是基于建立自主品牌方面的考慮。“通過加大對區域品牌的打造,大家一起抱團去國內外推廣‘南海鞋’。”
對于集體商標對提升南海鞋業的集體競爭力的影響,廣東瑞洲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區域總經理蘇儉認為:“現在還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我相信未來肯定是有好處的。”
“以前不知道對手做什么,對手也不知道我們在做什么,當大家做的產品都相似的時候,就會造成一些企業難以發展。競爭對手打價格戰的時候,我可能也想到降低價格去拼市場。而現在,大家想得更多的是怎樣把產品做好。”蘇儉認為,一提到競爭就是打價格戰,是國內競爭普遍的毛病。而集體商標帶來的好處是在一定程度規避了內部的惡意競爭。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佛山市南海區平洲永正制鞋機械設備廠總經理何偉新表示,集體商標申請之后,企業之間依然存在競爭,但更多的是公平競爭。“以前行業內部經常會被抄襲款式,現在更多考慮的是用腦去COPY。隨著集體活動的增多,有時老板們會同時去百麗等品牌商參觀考察,有的甚至會選中同樣的版型。但買回去后怎么開發就得靠各自發揮了。企業之間有競爭不稀奇,生意是做不完的,魚不過塘不肥。工人流動多少都會有一點,堵是堵不住的。”
集體商標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則是促成內部成員的客戶資源共享。蘇儉表示:“以前我們的信息沒有太多互動。舉例說,會長周銘海有他的設備,我們有我們的設備,但我們的客戶里面有的需求的是他的設備,他的客戶里面也有的是需求我們的設備。以前是做不到共享的,而現在大家你給我,我給你,互相信任,交流信息,充分利用好客戶資源。”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