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分配成難題 江西稀土整合阻力重重
被迫整合
針對中國對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的限制,美國、歐盟和日本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了對中國的貿易訴訟,中方一再強調“稀土專營制”就是保護資源和環境。
根據過去勘探的數據和近年的開采量推算,雖對稀土還能開采多少年說法不一,但吳一丁認為總體情況很不樂觀。
國內冶金領域資深人士苑志斌也表示出這樣的擔憂。他介紹,中國南方五省的中重型稀土儲量從150萬噸降低到60萬噸,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僅需10年便會開采完畢。
資源枯竭加上稀土濫采帶來的生態問題迫使中國政府在數次下令收緊對重要戰略資源稀土的監管行動后做出了整合稀土資源的決定。面對國際質疑,中國商務部也就稀土出口問題,多次強調中方政策目標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就在3月11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為珍惜我國寶貴的稀土資源以及可持續利用,全國稀土企業將整合組建為2-3家大型企業,“整合方案并不一定按省來劃分”。兩天后,中國中重稀土主產區江西省下達了2012年首批稀土生產計劃,江西工信委稱,全省生產指標礦產品下達4500噸,冶煉分離產品下達3950噸。
稀土之所以矜貴,源于其用途廣泛,傳統方面包括冶金、機械、化工、陶瓷、皮革等。當中在冶金尤為重要,只要在鋼鐵和有色金屬中加入小量稀土,就能改善金屬性能。
中國目前供應的稀土金屬有17種,對一些高尖科技如航空、訊息及能源等工業非常重要,如iPhone手機屏幕就摻有稀土。
而中國稀土北方以輕稀土為主,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包頭,南方稀土以中重離子型稀土為主,主要分布在江西贛州。
國土資源部2010年開始明確表示,到2012年6月30日前,原則上暫停受理新的鎢礦、銻礦和稀土礦勘查、開采登記申請。
稀土礦資源“限采令”大限將至,央企和地方國企之間圍繞稀土資源的暗戰正進入炙熱階段。
公開信息稱,江西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持有88個采礦權,整個江西省也就只有89個采礦權。從2004年組建開始,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就是贛州稀土礦山唯一的采礦權人。
據前瞻網了解,截至2012年年底,贛州地區88個采礦權證已被濃縮成42個。業內人士認為,資源枯竭也是贛州稀土礦業公司采礦權縮減的原因。在此次稀土資源整合中,采礦權就是央企和地方國企博弈的重點。
早在2008年,五礦集團就與江西兩家企業合作成立了五礦稀土公司。五礦稀土現在擁有13600噸的年分離能力,這讓五礦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產品加工商。
如果說在此次稀土資源整合中,包鋼稀土可主導北方稀土資源的整合,那么五礦集團勢必就能主導江西稀土的整合。
苑志斌認為,稀土整合問題歸根到底是利益分配問題,跨省的稀土整合必然需要處理好不同地方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
吳一丁認為,如果稀土全部由國家管控,地方利益得不到保障,阻力肯定會很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