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掀起填海造地熱 失海漁民生計何處尋?
不斷圍墾導致潮間灘涂面積大幅減少
位于河北唐山市灤南縣的北堡村灘涂,漁民們大清早便下海捕撈,用一個大魚簍裝著小魚小蝦,到附近的集市換取的經濟收入。
在過去的十數年里,北堡村村民都依靠著灘涂維持生計,去年,周建興全家賣魚收入人均近4萬元,但是,隨著圍海造田的步步緊逼,對于北堡村村民而言,靠海吃海即將成為歷史。
“周邊很多灘涂都被圍墾,漁民們拿到一點補償后就沒人管了。”周建興說,北堡村村民之間已經開始流傳他們的灘涂有可能被圍墾的消息,但至今他們仍未等到官方消息來確認。
北堡村漁民的心情是復雜的,如果圍墾的消息屬實,他們即將面臨與全國海岸線上遭遇圍海造田的漁民同樣的命運,告別海洋成為失水漁民,或者向海洋更深處進發尋找出路。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不僅僅是在灤南縣沿海的北堡、南堡等幾個村莊所處的環渤海地區,沿著山東海岸線,再向南至廣東沿海,都正在掀起一輪轟轟烈烈的填海造地運動。
在此背后,不僅是海洋物種銳減和沿海生態惡化,還有圍填海新建設用地游離于全國宏觀調控體系之外的現實,這也涉及到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群體——失海漁民,與擁有土地的農民可以根據相關法規獲得征地補償不同,至今,我國并未有統一的失海失灘漁民補償安置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
南堡村見聞
站在南堡村海邊的大堤上,不遠處便是圍墾出來的人工島,無數個“磕頭機”正在不停地從地層深處抽油。驅車前往南堡村,吹沙填海已經造就了一大片新土地,公路和大橋也已通車。
用沙袋將一定面積的海面圈起來,然后用泵將圈外海底的沙抽進圈內,伴隨著海沙的增加,圈內海水逐漸從圈內被擠出,周而復始,新造的陸地便在圈內形成,這也是吹沙填海的由來。
“吹一塊地非常快,幾個月就能吹出一大片。”司機說。
在南堡村,100多艘大小漁船已進港停泊。岸上的幾處工地上,工人們正在打造新船。“聽說南堡村要全部搬遷,將來這里要建開發區。”司機說。
58歲的南堡村漁民許愛發在自家門口的地上鋪了一攤早上剛撈上來的蝦米。他說:“我家的漁船不大,出不了遠海。而村上其他人家有大船。如果這片海灘全部被圍墾,今后還不知怎么生活。”
不過,周邊的吹沙造地,已對南堡村漁民帶來了一些影響。“漁網很容易就被吸到機器里攪爛了。”南堡村一位村民說。“有的時候漁網上還黏著許多油塊。”許愛發說。
除此之外,周邊油田的開采,不僅海面上的浮油多了起來,人工島上的人也不時地往海里扔垃圾,去年,灤南縣東側的樂亭縣就因為渤海溢油事件,沿海養殖的貝類、海參、蝦、魚大量死亡,養殖戶遭受了上億元的經濟損失。
而潮間灘涂的蛤類生產卻是南堡村和北堡村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不完全統計顯示,蛤類收入占北堡村年收入的80%~90%,占南堡村年收入的30%。
據渤海灣濕地及紅腹濱鷸項目執行人楊洪燕介紹,北堡村有300多人,有14公里長、2~3公里寬的沿海灘涂。2011年全村出售食用貝類人均毛收入2萬元,純利1.5萬元。當地盛產的飼料蛤可賣給養蝦場,每年全村飼料蛤年產量在400多噸,人均毛利約7000元。
盡管目前南堡村和北堡村村民并未接到關于圍墾的征求意見,但是他們并不想失去環境已在惡化的灘涂。“我們不希望圈地,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生計,對生態也有一定的破壞。”周建興說,“村里大家伙兒都不愿意被圈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