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斷鏈” 內蒙古風電業困境重重
解決之道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內蒙古自治區下發了《內蒙古“十二五”風電發展及接人規劃》和《內蒙古風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確定了每個盟市建設總規模和年度建設規模,實行風電年度監視計劃管理,根據電力市場、電網接人條件、調峰能力、風電運行棄風情況,合理確定年度建設項目的核準。《細則》還對風電設備制造產業發展提出了新思路,提出取消過去將風電開發與風機制造引進掛鉤的做法,改為對設在自治區內風機整機生產銷售100萬千瓦以上的風機關鍵零部件生產銷售超過10億元的企業給予相應的風電開發權。從而達到避免盲目引進和重復建設的目的。
內蒙古是全國唯個保留省級電網的省份。“十二五”自治區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風電裝機容量進—步擴大,為自治區風電裝備制造業發展帶來良好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內蒙古自治區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提出要大力發展風電設備制造業,到2015年,大型風力發電設備生產能力達到15000MW,大型風力發電設備的零部件區內配套率達到50%。
前瞻網記者獲悉,內蒙古“十二五”期間計劃以呼和浩特金山開發區、包頭市裝備制造基地、赤峰市經濟開發區、通遼市積極技術開發區、烏蘭察布集寧工業園區為依托,建設風電裝備制造業的集聚區,形成研發、實驗、生產、裝機和維修服務協同發展的風電裝備制造業基地。以整機和大型零部件企業為主體,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高風電裝備制造業的區內配套率。內蒙古將繼續支持現有風電產業基礎較好的裝備制造產業園區成為自治區風電裝備制造的集聚區和招商引資的主平臺,培育風電裝備制造龍頭企業集團,鼓勵國內外風電裝備制造重點企業在內蒙古建設風電設備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生產研發基地,發展協作配套的中小企業。
內蒙古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需提高企業自身技術創新能力,自主研發2.5MW以上的風電設備關鍵零部件,2.5MW以上風力發電機組基本形成自主設計制造能力,提高內蒙古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企業要主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實現技術資源互補。
目前,內蒙古風電產業發展迅速,大部分風電場的風機尚未超過質保期,設備的維修、維護服務仍然由設備生產廠家提供。隨著全區風電裝機容量的不斷增大以及大批風電設備質保期的陸續到期,需要維修、維護的風機數量將迅速增加,風機維修、維護服務業以及再制造業等多個產業將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從而也將促進內蒙古綠色產業風力發電的二次發展,完善延長風電產業鏈。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