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擔保業風險爆發 大部分擔保公司癱瘓
經歷華鼎事件后,廣東擔保業陷入人人自危的局面。近日廣東省信用擔保協會對當地擔保公司的銀擔合作調查結果顯示,在廣東省內,工行和民生銀行已明確表示中止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此外,一些小地方如清遠、陽江等市,當地的農信社也不再與擔保公司合作。“其他的銀行尚未明確表態不與擔保公司合作。”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營擔保機構在一些大銀行的擔保貸款“明道”基本被堵死后,民營擔保機構繞道而行,“暗擔保”方式開始在廣州隱現。
“奄奄一息”的擔保業
“曲線救國”的暗擔保
2011年下半年以來,部分銀行機構對銀擔合作漸趨謹慎,逐步壓縮合作規模,行業平均放大倍數只有1.74。2011年銀擔行業凈利潤只有15億元,平均資本利潤率為2.7%,資產利潤率為2.1%,均處于較低水平。
在銀擔合作困難重重的今天,一股曲線救國的“暗擔保”之風開始在廣州擔保業默默吹起。
暗擔保的出現,折射出擔保業目前的困境。
“去年年底,我們預期還很樂觀,以為工行不放貸給擔保公司項目只是個案。現在發現這已形成了一種瘟疫效應,所有的銀行都被傳染了,形勢朝著非常極端的方向發展。大中小銀行都在觀望,不放貸了。”一家廣州擔保公司的負責人趙先生告訴記者。
趙先生說,以往與擔保公司合作量最大的四大行,“工行和農行都沒戲,停掉與擔保公司的合作了。而建行把擔保公司的杠桿放大倍數由5倍降為3倍,協議到期也不續簽,也等于關閘了。而目前即將到期的與中行的簽約也無法預料。”
實際上,今年,部分民營擔保公司與中行的簽約在5月中旬即將到期,“目前沒有聽說哪家擔保公司拿到中行的續簽。”趙先生說。
當被問及擔保公司現在在做什么時,趙先生略帶調侃道:“放假。”
“大部分擔保公司都癱了。”他評價現在廣州擔保行業的情形為:“這是崩潰,相當于是要讓整個行業完蛋后重新再來。”
而李思聰把這種情形描述為擔保行業的“洗牌”。李思聰是廣東最大的擔保集團——廣東銀達擔保投資集團的董事長。他告訴記者,銀達尚能從銀行拿到貸款。
事實上,在廣東擔保行業的贏利水平很低,前瞻網記者了解到,2011年末,廣東省共有融資性擔保機構382家,平均每戶注冊資本1.45億元。
2011年下半年以來,部分銀行機構對銀擔合作漸趨謹慎,逐步壓縮合作規模,行業平均放大倍數只有1.74。2011年銀擔行業凈利潤只有15億元,平均資本利潤率為2.7%,資產利潤率為2.1%,均處于較低水平。
目前,擔保主業回報率低,一部分機構可能為獲取更大收益,將資金投資于高風險的‘副業’,從而導致監管難、風險大等隱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