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多地成“癌癥村” 水污染致癌1年奪命2千
治水與生活
盡管眾多排污企業已關閉,水質有所改善,但當年粗放發展的遺禍仍在
今年6月7日,安徽宿州埇橋區楊莊鄉程莊村,談到癌癥,村支書席玉柱顯得失望。他說,現在水是比十年前好多了,但癌癥還在蔓延。
楊莊鄉緊鄰奎河,是宿州遠近聞名的“癌癥鄉”。當地傳聞,多年前,楊莊鄉產的水稻,無人敢買。
2010年,國家疾控中心編著的《淮河流域重點地區死因監測分析結果匯編》顯示,這一年,宿州埇橋區惡性腫瘤死亡人數2150人,沈丘死亡1724人。“比全國惡性腫瘤平均死亡率高1倍,與同區域的對照區相比,甚至高達四五倍。”楊功煥說。
為了維持淮河流域水質,對于未來,相關各省均制定了嚴苛的“治水”計劃。
徐州環保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黃利民說,按照規劃,奎河地表水在“十二五”期間COD含量必須達到小于等于40(毫克/升),奎河要承受徐州城區25萬噸的生活污水,這些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被排放,但根據《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生活污水一級排放標準COD小于等于50即可,“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
徐州市修了人工渠,將黃河古道的水引入奎河,“必要時候沖刷一下,水質就達標了。”
這種矛盾同樣出現在河南沈丘段的沙潁河。
沈丘環保監測站站長曹勁松說,由于周圍沒有適合的水質引入沙潁河,“我們只能祈求多下雨。”
與20年前相比,盡管眾多排污企業已關閉,淮河流域地表水質從劣五類改善為五類、四類水,但當年粗放經濟發展模式遺禍仍在。
6月3日,潁上縣新集鎮,65歲的李良波撩起上衣,一排排肋骨凸顯,腹部的疤痕很是顯眼,“食道切了一部分,我還能多活幾年。”
他2011年查出食道癌,他手術完的第二天,67歲的哥哥李良如,因食道癌被推進手術室。
李良波勸苑洪亮趕緊做食道切除手術。思前想后,2013年初,苑洪亮上了手術臺,突然又告訴醫生不做了。“做了也是死,還花那么多錢。”
“幸虧沒做手術,有的做了接著就死,你還能多活幾年。”劉永凱安慰苑洪亮。
十年間,劉永凱送走的鄉親,不止100人,如今他也患上了嚴重的胃病,“送的死人多了,心也硬了,自己得啥算啥吧。”
沙潁河上游,距離下灣村不足200公里的河南沈丘石槽鄉孫營村,48歲的李志軍年初查出肝癌。
6月10日中午,吃藥的時間,李志軍用胳膊肘撐住床板,試圖坐起來。試了幾次,都失敗了。肝腹水讓他的肚子腫脹如鼓。
門外曬麥子的妻子馬桂梅跑進來,把他扶起。
桌子上,一瓶消炎藥,還有瓶護肝片,12元買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