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山西過度“溺愛”煤炭 煤電互保終難救市
煤炭已經告別黃金時期,但對于多地地方政府來說,這個事實顯然仍難以被接受。分析人士表示,對煤炭市場來說,過度的“溺愛”其實是種傷害。
5月28日,一位煤炭業內人士表示了他對當下煤炭市場的看法,他所謂的過度“溺愛”,是指近來河南、山西等多地政府對煤炭行業采取的“煤電互保”救市措施。
盡管業內有很多不同聲音,但對地方政府而言,當其曾經賴以依靠的支柱產業受到沖擊時,祭出救市大旗成為各地不約而同的選擇。由此,踟躕前行了20多年的電煤市場化改革,或因“煤電互保”再次卻步。
多地政府急救市
“煤電互保”最早始自河南。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今年4月,河南省內的多家煤企召開專門會議商定向政府提出“煤電互保”救市方案。據公開信息,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建議政府敦促省內電廠優先使用省內煤企生產的電煤,消除外省煤炭的沖擊,穩定省內電煤價格等。
5月,河南省政府“煤電互保”政策出爐,實行發電機組采購本省電煤量和發電量掛鉤制度,外省煤進入河南省的渠道被堵住。具體內容為,根據發電單位基礎電量占全省比例分攤確定基數,超基數采購1萬噸省內原煤獎勵1000萬千瓦時基礎電量,少采購1萬噸省內原煤扣罰1200萬千瓦時基礎電量。
河南上述限制省內電力企業采購外地煤炭的做法,或將被山西省效仿。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山西也決定啟動地方保護政策,限制外煤進入。
此前在山西大同調查得知,當地煤企對于電企使用外煤頗有微詞,認為這樣不利于當地的煤炭產能釋放。
但電企也有自己的 “賬本”,“當地的動力煤價格高,我們從內蒙古等地拉煤過來,算上路費都比本地的煤炭價格低。”一位電企負責人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共有2900萬噸來自陜西、內蒙古等地的煤炭進入山西市場,按此計算,全年將有8700萬噸外省煤炭擠占當地煤企市場份額。在此形勢下,山西步河南后塵推出“煤電互保”似乎顯得合情合理。
此外,山東等多個省份也紛紛采取措施,意欲將煤企拖出“泥淖”。濟南鐵路局已限制電煤裝運,并已停裝外省煤炭進入山東,要求省內電企和煤企簽訂供應合同,其價格高出市場煤價每噸50元以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