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進入“薄利”時代 企業否認工資依靠貸款發放
從“限出”轉為“限入”
此前,煤炭資源不夠消費時,各地政府紛紛限制本地煤炭企業對外出口;而伴隨著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和價格下滑,各地政府又開始著手針對外地煤炭采取“限入”措施。
“山西煤炭本地消費比例微乎其微,比較大的一部分銷往河南、河北、山東等地。”一位煤炭企業負責人表示,“但現在銷往這些地方難度已經加大。”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自5月開始,各地政府紛紛出現地方保護主義。山東、河南、湖南等地都對本地煤炭企業政策傾斜,優先選用省內煤。4月下旬,隨著“三西”煤炭的大量進入,河南煤企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于是聯合向政府提出“煤電聯保”方案,謀求省內電廠優先采購本地煤炭。
煤價下行和地方保護主義抬頭,令煤炭運輸企業日子不太好過。不過,相較而言,鐵路運輸公司要遠比公路運輸公司更難熬。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枝柯煤檢站是運煤車輛開往外省銷煤的慣走通道,現在每天來往這里的煤車數量下降了20%左右。檢煤站負責人李愛軍透露,2012年每天24小時平均過檢煤車為4000余輛,今年以來逐漸出現下滑跡象,2月日均過檢車3700輛左右,3月3400輛左右,目前維持在3000輛以上水平。
比較而言,鐵路運輸的下滑速度驚人。擔負著中國數百家發電廠和十數家鋼鐵公司運煤任務的大秦鐵路[0.29% 資金 研報],目前發貨量已經下降了50%左右。一方面,需求低迷,另一方面,煤炭價格走低加重了市場繼續看跌預期,導致煤運公司發貨量銳減。有人說,不僅煤炭企業,運煤鐵路公司的“黃金十年”也已經正式終結。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在中國太原煤炭價格指數發布儀式上這樣總結當下的煤炭處境:自2012年5月以來,我國煤炭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庫存持續增長,價格大幅下滑,市場供大于求趨勢非常明顯,企業效益下降,經營面臨困難。
姜智敏對個中原因進行了如下分析:這既有世界經濟形勢變化、煤炭需求增幅快速回落的影響,也有近年大規模投資、產能建設大幅超前的原因;既有全球煤炭產能過剩、我國煤炭進口大幅持續增長的沖擊,也有能源結構優化、非化石能源比重逐漸提高的影響;既有國家能源運輸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煤炭轉化轉運能力大幅提升的原因,也有國家推動節能減排、控制煤炭消費的影響。這些因素相互疊加、相互作用,使煤炭供求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多變,市場敏感度不斷增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