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都生態持續惡化 綠色體系何日能建成?
北國風光,千里塵封,萬里霧霾……北京霧霾天氣持續蔓延。
前瞻網了解到,近年來,環首都地區生態狀況和環境質量逐步改善,但仍面臨缺少區域統籌、省際差別巨大、地區間生態補償機制不完善等諸多難題。京津周邊的不少區縣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在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之間面臨兩難。
生態建設具有廣域性、整體性、系統性的特點,相鄰地區的生態環境互相影響,互為依存,北京的生態需要京津冀地區統籌協調,建立整體性的綠色生態體系,才能實現可持續。
省際落差巨大 區域統籌機制缺失
近日在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等地多位專家和有關部門人士表示,生態建設具有廣域性、整體性、系統性的特點,相鄰地區的生態環境互相影響,互為依存,而目前環首都地區還缺少區域生態建設整體推進機制。
北京大學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朱彤表示,華北地區是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采取區域性的聯合治理,北京作為首都,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得到足夠關注,但河北、山西、山東等周邊地區重視程度不一,實際上污染程度不比北京輕。
河北省林業廳廳長王海洋認為,京津冀地區生態建設是一個整體,只有統籌協調,全面推進,建立整體性的綠色生態體系,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區域生態安全。但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京津冀區域生態建設整體規劃,在綠色生態建設上的支持力度、整體協調不夠。而京津冀三方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在建設區域整體綠色生態體系上認識還不夠統一,對生態建設的投入力度、政策配套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也沒有建立起便捷有效的溝通協作機制。
從北京延慶縣進入河北懷來縣境內,兩地反差極為明顯,道路狀況、山上的林木密度、村莊的綠化程度立即“差了一大截”,河北的干部群眾對北京的生態保護機制和造林綠化政策羨慕不已。懷來縣瑞云觀鄉鎮邊城村支部書記張福成說:“我們全村有護林員20人,負責看護5.6萬畝山場,每人年工資1800多元。離我們村只有7公里的北京的村,幾乎家家都有護林員,每人月工資為450元,并且人家造林工程多,農民要想干天天都有活。離得這么近,差距太大了。”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研究室副主任劉軍朝說,由于缺乏跨省市的生態大規劃,目前環首都地區生態一體化建設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高速公路、鐵路等重點綠色通道建設,由于國家沒有投資,各地財力不一,在北京地段綠化搞得較好,可到了河北境內就明顯下降,這既影響生態效益,也影響了地區形象。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