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房價下跌三四成 實業家轉戰房地產嘗苦果
如今溫州新房價格下跌30%~40%
如今,溫州炒房團早已風光不再,而大規模進軍房地產的溫州民企也備嘗苦果。
前瞻網記者獲悉,2009~2011年間,在溫州高價拿下住宅地塊的開發商,按現在樓盤銷售價格測算,如今多數只能勉強保本或大幅虧損。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地塊資本構成中,大多為溫州規模以上的大中型民營制造企業。之前,溫州民企大規模進軍房地產,出現“大企業造樓、小企業炒房”現象,這被視為溫州“產業空心化”的主要佐證。
與最高位相比,如今溫州新房價格下跌30%~40%,地價下降30%左右,令涉足的溫州民企備受壓力。一位溫州大型房地產企業高管認為,做了20年實業后,把資本全部放到房地產,如今深度被套、資產貶值,這就是溫州企業的不想純粹做實業的悲哀。
規模進軍房地產
溫州服裝商會會長、浙江奧奔妮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晨愛表示,溫州民企進行房地產開發,已有很長一段時間。“2010年前后,他們開始規模進入,項目多數集中在溫州。”
鄭晨愛說,目前溫州有幾十家規模服裝企業,以搭股、參股、控股等方式涉足房地產項目開發。此外,大量企業主手里都有幾套房子。“這不僅在服裝業,其他行業也存在類似情況,有的參與比重比較高。”
事實上,在產業集群化、資金密集行業中,溫州民企多以抱團形式予以投資,且多數集中在房地產領域。
2003年,溫州當地8家鎖具企業,成立全國最大鎖業聯合體強強集團。除主業外,該集團近年來在外省投資商務酒店、房地產以及鋅業等,同時也在溫州進行房地產開發等。
2004年,溫州中瑞財團、中馳財團出世。前者由十余家制造企業股東組成,號稱能撬動100億民資;后者由7家企業組成,號稱近30億元的可運作資金。在實際運作中,房地產均為其主營業務,其中中瑞財團先后開發曼哈頓、公園大地等項目。
2010年11月底,以樓面地價3.7萬元/平方米,競得原溫師院操場地塊的置信房地產開發公司,背后大股東為數十家民營企業老板,全部股東由250余人,形成金字塔形資本結構,所涉行業包括服裝、眼鏡、打火機和箱包等傳統加工制造業。
此外,業內一直盛傳,2010年由8家集團19家公司組建的溫州甌聯集團,以“大股東”控股方式競得主城區某地塊。該集團股東多為甌海知名龍頭企業,分跨于十多個行業,涉及專業市場、房地產開發等領域。
2010年前后,溫州市區縣先后出現的十余個“地王”,投資方多為制造、貿易等實體企業的“資金聯合體”。據知情人士介紹,因樓面地價太高,這十余個“地王”,如今多數已在“緩慢建設”中,有的甚至還未開建。
鄭晨愛說,2008年下半年開始,銀行貸款非常寬松,溫州民企多元化投資加速,在貸款“監管缺位”下,這些資金紛紛進入土地市場、房地產開發、太陽能等領域。
而在2009~2011年,把企業作為融資平臺,以此獲得大量銀行貸款,同時通過親友集資、民間借貸等辦法籌集資金,轉而投資房地產等行業的現象在溫州較為普遍。
2009年曾有機構統計,溫州上規模企業中,約有70%的制造企業投資房地產。2010年溫州市百強企業中,除2家房地產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有40多家制造業企業涉足房地產開發。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