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會:神秘主義校園社團誕生美國顯貴名人
歷史悠久的“整人組織”
兄弟會是盛行于北美高中、大學校園內的社團組織,其歷史可以上溯至200多年前的1750年。在美國第二古老的大學、位于弗吉尼亞州的威廉·瑪麗學院里,誕生了歷史上第一個兄弟會F.H.C.,這三個英文字母是“平頂帽俱樂部”的縮寫,其宗旨是“兄弟會、人性、認識”,創辦初衷是讓有相同興趣的學生聚在一起討論學術問題,但似乎名不副實。該兄弟會成員、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曾在一封信中寫道:“當我還是威廉·瑪麗學院的學生時,學校有一個叫做F.H.C.的組織,有6個成員,我是其中之一。但兄弟會沒什么有用的目標,現在我也不知道它是否還存在。”
1773年,威廉·瑪麗學院誕生了第二個類似的組織P.D.A.,這三個字母是“請不要問”的英語縮寫。1776年,一個學生申請加入P.D.A.被拒絕,他一怒之下創辦了一個新的社團費·貝塔·卡帕。這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兄弟會,其名稱取自3個希臘字母。此后,幾乎所有的兄弟會都以希臘字母命名。
兄弟會原則上只吸收男性會員,因此相應地就有只招募女性會員的姐妹會。第一個姐妹會1851年誕生于衛斯理大學,名叫阿德費恩會,后來改名為希臘字母阿爾法·貝塔·派。
中國學者胡適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的時候,校園里有46個兄弟會和18個姐妹會,38%的男生和37%的女生都參加了這些組織。胡適也曾經在康奈爾創建過一個華裔兄弟會,這個兄弟會后來延續了幾十年。
如今,北美的兄弟會已經有成千上萬家,且它們并不以學校為單位,而是自成體系,遍布各個高校。兄弟會的會員關系十分緊密,其入會標準也非常嚴苛。首先,一個人要入會,需要提出申請,通過一系列面試贏得老會員的信任。之后,還要通過組織的一系列考驗,這些考驗帶有大學年輕人特有的幼稚和魯莽,如在校園內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臥撐、舉著磚頭背課文等。每個人的入會考驗都不相同,大多是老會員們即興想出來的。通過幾次考驗后,申請者就正式成為會員了,組織會發給一個特有的會徽,并賦予一個希臘名字。同時加入者還要簽訂保密協議,與組織相關的任何信息不得向外人透露。入會后,考驗并沒有結束,新人將長期受到老會員的各種體罰和侮辱,直到有更新的成員加入。根據美國一家預防欺辱網站的數據,截至2010年2月12日,兄弟會和姐妹會共因“整新人”導致90名男生和6名女生死亡。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