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無證據顯示樓市進入拐點 90后有爹就可能買得起房
誰買得起房?
任志強認為,中國樓市并不是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被遏制。一方面,政府的行政限購措施抑制了一部分需求。另一方面,中國的城鎮化極不穩定,大量人口進入城市,他們的收入比沒被計算在內,而且是巨高的財富收入比,北京和海南的高價房照樣有人買。再從人口數據來看,23歲年齡層最高峰是2015年,這些人有需求,他們可能有爹有老婆,憑什么說他們買不起房?
賀鏗表示,樓市整體走向理性,自己對于樓市崩盤表示擔憂。他說,近期十個地方政府采取了措施,無非通過三個手段:第一,放寬購房資格,這沒有用;第二,送城市戶口,多個地方沒有用,北京可能有一點用;第三,財政補貼,但這些地方的財政補貼不了多少。賀鏗進一步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根本問題是濫放貸款,中國的房價和貸款增長是一致的。
向松祚稱,過去這些年中國搞出的房地產經濟依賴模式,不僅對于經濟來說是一場大的災難,而且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中國貧富分化和收入差距的罪魁禍首就是房地產泡沫。
為政府支招
對于如何促使中國房地產市場向健康方向發展。賈康認為,要雙軌統籌,在通盤優化整個的國土開發和房屋建設規劃的前提之下,保障軌上要管托底、要管甄別,市場軌上管規則公平競爭,另外要管制度建設,稅收調節是其中的經濟杠桿。
向松祚指出,中國的房地產政策應該實現兩個目標,即每個人都能買得起房,每個人都能租得起房,中國發展經濟不是某些富人買得起房,讓某些富人能夠炒的起房,讓房地產公司成為世界首富。
中國目前的房地產依賴經濟模式,政府靠賣地獲得財政收入,企業靠搞房地產賺錢,個人靠買房作為儲蓄手段,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經濟,這三個模式不會持續下去。
任志強認為,中國只有依靠市場化的辦法才能讓所有人買得起房子,但市場最終的結果是淘汰一部分沒有競爭能力的人。我們在幾年之前做出報告,社會保障只保障租不起房子的人,不是保障買不起房子的人,聯合國世界人權公約也規定只保障居住權利,而不是財產權利。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