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掌控全球資本市場的哲學家
有時價格扭曲會引發繁榮—衰退的過程,但更經常的是它們會被負反饋所糾正。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波動是沒有規律的。我將其比作是在游泳池里濺起的水花和海里的浪潮,顯然后者更巨大,但前者更普遍。這兩種價格的扭曲往往混合在一起,所以在實際的繁榮—衰退過程中很少完全遵循我的模式。按照我描述的模式發展的泡沫現象只是在很少的情況下發生,但其力量和影響極大,可淹沒與此同時存在著的所有其他變化過程。
4 這些一般性的說明為解釋最近的金融危機的特定假設奠定了基礎。
盡管假設不是用演繹邏輯從我的泡沫理論推斷而來,但兩者是休戚相關的。
現在我就來講這個假設。我認為,2007年的引人注目的次貸泡沫引起了超級泡沫的爆裂,就像一個普通的炸彈引發了核爆炸一樣。美國的房地產泡沫是最普通的一種,唯一不同的是債務抵押債券及其他合成證券的泛濫。在這普通泡沫的背后,有一個大得多的超級泡沫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不斷積聚,這是比較獨特的。
這一超級泡沫的主導趨勢是信貸和杠桿使用的無止境增長。主導的錯誤觀念認為,金融市場可以自我調節,所以應聽之任之。里根總統稱其為市場的魔力,我稱其為市場原教旨主義。這是在里根任總統和瑪格麗特·撒切爾任英國首相的20世紀80年代里主導的教條。
使這一超級泡沫如此特別的,是金融危機在促成其膨脹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由于市場可以自我調節這一錯誤觀念,超級泡沫引發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機。最早和最嚴重的是1982年的國際銀行業危機。隨之又有許多其他危機,其中最明顯的有,1987年10月投資組合保險的崩潰(portfolio insurance debacle),1989年至1994年間以不同形式出現的儲蓄和貸款危機,1997年至1998年初露端倪的市場危機,和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破滅。每一次金融危機出現時,監管當局都進行干預,將失敗中的金融機構合并進其他機構或用其他辦法解決,并采取貨幣或財政刺激手段對經濟進行保護。這些措施強化了不斷增長的信貸及杠桿主導趨勢。但只要奏效,這些措施也強化了市場可以放任去自我調節的主導錯誤觀念。這是一種錯覺,因為其實是政府的干預挽救了金融體系。盡管如此,這些危機變成了對一個錯誤觀念成功檢驗的證明,使超級泡沫進一步膨脹。
最終,信貸的膨脹變得無法維持,超級泡沫爆裂。2007年次貸按揭市場的垮臺,導致一個市場接一個市場很快的崩潰,因為它們是相互關聯的,而且防火墻已被非監管化取消。這是最近這一次金融危機與在此之前所有危機的不同之處。
在此之前的危機成了肯定及強化這一過程的成功檢驗。2007年的次貸危機是轉折點。崩潰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達到巔峰,促使金融監管當局進行大規模的干預。
我的繁榮—衰退模型的特點之一,是它無法事先預測一個檢驗是否能成功通過,這對一般泡沫和超級泡沫都是如此。我以為1997—1998年出現的市場危機會成為超級泡沫的轉折點,但我錯了。監管機構挽救了金融體系,使超級泡沫得以繼續發展。這使2007—2008年終于到來的暴跌崩潰來的更加兇猛。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后,金融市場不得不被加上人工生命維持器。這不僅是對金融界也是對整個經濟現實的震動。國際貿易受打擊尤為嚴重。但是人工生命維器奏效,金融市場穩住了,經濟逐漸復蘇。一年之后,整個事情猶如一場惡夢,人們希望把它忘掉。有一種普遍的愿望,想把這場危機只當作無非是又一個危機來對待,回到一切照舊的狀態。但現實不太可能讓人滿意。整個體系實際上已經崩潰,需要徹底整修。
5 我的分析為所需要的監管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思路線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鑒于市場有產生泡沫的傾向,金融監管機構必須承擔責任防止泡沫變得過大。艾倫·格林斯潘等人已明確地拒絕承擔這一責任。格林斯潘說,如果市場不能識別泡沫,監管者也是如此,他說的是對的。但是無論如何,金融監管機構必須承擔此項職責,即使明確知道他們不可能在這過程中不犯錯誤。但是他們可以從市場的反饋中受益,知道是做得太過還是不夠,然后對錯誤進行糾正。
第二,為了控制資產泡沫,僅控制貨幣供給是不夠的,還必須控制信貸的可得性。這不是僅靠貨幣途徑可以做到的,還必須采用信貸控制。目前所知的最佳控制辦法是保證金要求和最低資本要求。
監管者也許還需要發明新的辦法,或者重新起用已廢棄的一些辦法。比如,很多年以前,我在金融界工作的早期,中央銀行會指令商業銀行限制對某個經濟部門的借貸,如房地產或消費者貸款,因為他們感到那個部門發展過熱。市場原教旨主義認為那是對市場機制的粗暴干涉,但他們錯了。當我們的中央銀行曾經這樣做時,沒有危機可談。中國的監管機構現在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對銀行業的控制要好得多。在繁榮時期,中國的商業銀行在其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必須保持的存款額增加了17倍,而監管部門扭轉方向時,他們也欣然服從。
第三,鑒于市場的潛在不穩定性,除了影響市場個體參與者的風險之外,還有系統性的風險。參與者們可能會忽視這些風險,認為他們總是可以將頭寸轉手給別人,但是監管者不能忽視,因為如果太多的參與者這樣做,會出現斬倉引起的間歇波動,或在更壞的情況下引起崩潰。監管者必須關注參與者的倉位,以發現潛在的不平衡。這意味著,所有主要市場參與者,包括對沖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都需要被監測。某些衍生品,如信貸違約互換和觸碰失效期權等,尤其易于制造隱蔽的不平衡,因此必須被監管,而且適當時應被限制或禁止。合成證券的發行,就像普通證券的發行一樣,需要監管部門批準。
第四,我們必須認識到,金融市場的運轉是單向的,不可逆的。監管機構在實施防止系統性崩潰的職責時,實際上是對所有“太大而不能失敗”的機構做出了默許的擔保。只要這些機構仍是太大而不能失敗,就不可能放心地撤除這種擔保。因此他們必須實施監管,以便不需要進行此擔保。“太大而不能失敗”的銀行必須降低杠桿率,并且接受對儲蓄者的存款如何使用的限制。存款不應被用來做自營交易。監管者還需要走得更遠,必須監管這些自營交易者的補償方案,以確保風險與回報相匹配。這也許可能將自營交易者推出銀行而進入對沖基金,那是他們本來應在的地方。
正像運油船分成不同的艙以保持平穩,不同的市場之間也應設有防火墻。也許像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那樣把投資銀行業與商業銀行業分開不太實際,但必須有內在的機制,將各種市場中的自營交易彼此分開。一些已經形成準壟斷地位的銀行,也許必須被拆分。
最后,巴塞爾協議的起草者們犯了一個錯誤:他們把銀行持有的證券風險等級定的比一般貸款低得多,忽略了證券集中持倉所具有的系統性風險。這是加劇這場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糾正這一問題,必須提高銀行持有證券的風險評級,這也許會降低貸款的證券化。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