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經營須知:從家族企業到企業家族
2016-01-12 15:33:32 責任編輯:陳一欣 來源:商界評論
打造企業家族文化
從家族企業到企業家族的演變,得益于企業家對本企業之內的伙伴,與企業之外的戰略盟友,從“陌生人”發展到“熟人”再到“擬似家人”的經營。
起初,企業家會善用同鄉、同袍等關系,先與人結成弱連帶關系。但真正從弱連帶到熟人的過程轉化,還是靠人情交換。人情交換行為有幾個重要的特征:首先,它是一種“債”的表現,往往一方需要為了另一方做出付出和犧牲,這種無償付出體現了情感性的一面。但是這種基于感情的無償付出并不是純粹的施舍。施與一方雖然不說,但接受的一方卻不能忘,否則這種“擬似家人”關系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其次,它是一種長期的行為,且沒有“清賬”一說,是一種長期不斷相互之間施人情、還人情的循環,使這種互信互惠的親密關系可以隨著雙方長期維持而日漸深入,也可能因為一方的背信棄義而中斷;第三,它還具有高度的專屬性,不可以輕易轉讓給他人。
中國企業家會在企業內部,用“家”的原則建立起團隊。對于已經被“家”的原則和關系管理的思想深深影響的中國管理者來說,在企業之外,通過人脈網絡的建立發展,與其他人逐步增進感情,成為彼此的“擬似家人”,也是自然而然了。
在人情交換的過程中,交換范圍極廣,內容也非常豐富。比如幾個企業家之間,最初只是簡單合作,比如A只在B那里購買簡單的原材料。但隨著合作時間變長、信任加深,兩者的合作會越來越深入,逐漸可能發展到共同投資、共同開發地產等程度。
趙薇在商界人脈網的成功經營,可能讓很多商界人士都不得不佩服。她與諸多商界領袖私交甚好,比如馬云、任志強和王健林夫人等。她通過不斷發展與他人的人脈關系,建立了一個“擬似家人”的關系網,之后再與這些“擬似家人”共同投資,成功地實現了事業、資本的快速發展。2015年,趙薇夫婦成功入選“新財富500富人榜”,位列第393名,成為娛樂圈首富。
中國企業家在組織內、組織外都善用“家”的原則和關系管理,經營出共同進退的“企業家族”,彰顯資本的疊加效應和提高風險防御能力,不可謂不是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管理方式。從家族企業天生應用“家”的原則從事管理工作,到轉化成“企業家族”,擴大了“家”的應用范圍,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更深研究的議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