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 是慢性自殺?
2015-11-23 11:11:00 責任編輯:陳一欣 來源:創業邦
曾服務過一個集成公司,幾年前還是行業老大,如今江河日下,比昔日的小老弟都差得遠了。老板曾經也是中關村赫赫有名的人物,與幾個創業板上市的老板幾乎差不多同時起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做著類似的業務,公司實力也旗鼓相當。如今物是人非,人與公司都不可同日而語了。
公司的員工每每提起老板來,都異口同聲的說,老板是個好人,提起公司來都皺起眉頭來說,公司太爛了。私底下公司被員工稱之為中關村最好混的公司。那些因為公司爛而在外面開自己的公司或者賣項目賺黑錢的員工甚至也憎恨公司,那些好逸惡勞在公司混日子的員工最后也憎惡公司。當然那些正經干活的員工更是一肚子的牢騷。老板百思不得其解,將心比心,員工不該如此呀。又是召開高層、中層、基層員工搞研討,找根源,又是花巨資給全員做培訓。結果出來一批批評家、一批理論家、幾撥隊伍搞論戰,人人都在談管理、談公司問題,會議室成天炮火連天,打得不亦樂乎,樓梯口煙霧繚繞,老江湖冷眼旁觀。搞得烏煙瘴氣,人心渙散。
后來老板賠急了,不顧上苦心經營的好人的名聲,下定決心把那些老員工清理出去了,重新換了一批新員工,公司倒逐漸有了起色。
我跟很多老員工深入地探討過公司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什么管理、文化、考核問題等等說什么的都有;后來我仔細梳理發現,公司真正衰弱于老板開始實行人性化管理的時候。那時公司的形勢正好,很是賺錢,正趕上大刮人性化管理之風。人性化管理,給員工寬松的工作環境,激發員工的活力和創新精神,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聽上去是一個極其美好的管理思想。于是公司開始提出愿景:服務用戶、成就員工。老板開始圈定一批有貢獻的員工名單,號稱不管他們績效如何最低保障他們每年不低于20萬的收入同樣的對銷售的考核也松了,任務能否完成,工資照樣拿全;對服務人員的考勤松了,早來晚來,都不用擔心。
總之,公司的環境很寬松了,銷售十天半月不露面是常態,什么商務、庫房、技術、財務服務部門越來越像衙門。依靠積累,公司依然賺錢,日子依然過得去。等過了兩三年,發現銷售額急劇下滑,早已被行業內的其他幾家公司甩在后面了。人性化的管理讓一些聰明的銷售一眼就找到漏洞,拿著公司不菲的收入,開著自己的公司。這種荷包立刻鼓起來的示范效應很快讓其他有能力的銷售效仿起來。而公司的服務人員因為人性化管理卻任性起來,本來他們是服務銷售的,結果倒過來銷售得求著他們干活,新進來的員工就可憐了,求他們辦事得看他們心情,動不動晾上二三天或者敷衍一下,于是新員工很快學會了要么不干活,要么干私活。
公司里有一批清談不干活的人,整天跟老板談戰略,談管理,混得如魚得水。而真正悶頭干活的人要人人調不動,要激勵激勵得不到,年底一算收入跟那些混日子的差不多,跟那些賺黑錢的更沒得比了。有兩個部門的銷售經理拉著手下的銷售在外面做公司,營業額做到四五千萬,還讓公司養著他的人員、供著市場費用。賺錢的活都拉出去了,不賺錢的都放在公司。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