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羊興衰史:曾開店721家 3年8個月的短暫資本之路
2016-01-07 11:27:54 責任編輯:陳一欣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烏蘭道9號,曾經是包頭市標志性建筑的小肥羊大廈,如今再普通不過,甚至還很難找。
2015年12月25日傍晚,一、二層的火鍋餐廳看不見一棵圣誕樹,服務員身上也缺乏節日氣息。要知道,自2012年2月,小肥羊就已經納入全球最大餐飲集團百勝旗下。近四年,創始團隊各奔東西,而百勝接盤的小肥羊究竟發展怎樣,因為私有化而不為外界所知,不過,多名小肥羊內部及接近小肥羊的人士透露,由于內外部因素,這兩年客流量減少了。
“并沒有去懷疑這樁收購,而是想著如何做得更好。”曾見證小肥羊上市、退市并在百勝工作,直至2014年才離職的李奇(化名)認為,2012年以前創始團隊的第一棒無疑是完美的,至于第二棒有沒有接好,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他否認小肥羊被“雪藏”之說,“誰都不會拿40多億開玩笑”。
在收到《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采訪提綱后,百勝方面以極其精簡的官方表述予以回復,對小肥羊近四年來的門店數量變化、整合效果等問題,避而不答。
追憶那段“快樂時光”
“目前全市區僅存活一家牛肉火鍋店,因為大多數人只認涮羊肉。”平安夜,在從包頭機場到市區的路上,一名當地做過火鍋生意的出租車司機這樣介紹包頭。路上兩旁的確火鍋店比比皆是,但都離不開“羊”字。
1999年8月,小肥羊就誕生于這個城市里,在距離小肥羊大廈500米的烏蘭道旁,當初全國第一家店的租賃場地已經改為其他用途,“小肥羊”的牌匾卻仍未摘去。“推開窗子,就能夠聞到這家店傳出來的香味。”李奇回憶道,2002年,他從外地調到包頭工作,單位就在這家總店旁邊。
恰恰這一年,小肥羊創始人張鋼邀請時任蒙牛副總裁孫先紅來公司考察,當時主管蒙牛投融資和上市的副總裁盧文兵作為孫先紅的陪同,隨后孫和盧以1元/股的價格分別入股小肥羊3%和2%。又過了兩年,2004年盧文兵在張鋼的力邀下空降小肥羊,擔任主管上市工作的副總裁。
2004年,小肥羊以43.3億元的營業額名列全國餐飲企業百強第二,全國門店數量最高峰時達到721家。投行出身的盧文兵,深知上市需要引入外資,也深諳外資看重什么。“(如果)一家餐飲企業沒有運營標準,沒有運營手冊和管理體系,外資看到我們就會覺得基礎管理很弱,不靠譜。”到2005年7月,小肥羊的財務已經“只有一個聲音,那絕對是總部”。
2006年7月,小肥羊引入3i和PraxCapital兩家私募基金共計2500萬美元投資。“這在當時是開先河的,從來沒有聽說哪家餐企獲得外資青睞,因為當時餐飲業大多都在野蠻生長。”一名接近小肥羊的人士向本報記者稱,在張鋼的放權下,盧文兵對小肥羊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2004到2007年間,小肥羊調整加盟政策為“以直營為主,規范加盟”,運用“關、延、收、合”四字訣整頓加盟市場。截至2007年5月,小肥羊的連鎖店數量已由最高峰的721家減至326家(直營店105家、加盟店221家)。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如愿成為“中國火鍋第一股”。2009年3月25日,百勝斥資4.93億港元入股小肥羊20%股份,原本要做“中國的百勝”的小肥羊,隨后逐漸落入百勝口袋。2009年10月21日,百勝增持小肥羊股份至27.3%,2011年5月3日,百勝宣布將以總額近46億港元現金私有化小肥羊,直至2012年2月2日小肥羊在港股摘牌。
百勝步步為營的同時,也是小肥羊創始團隊頻頻套現的過程。
“有錢了,但是團隊散伙了,打造一支優秀的團隊是何等不易啊!”一名同行高管為小肥羊3年零8個月的短暫資本之路感到可惜,在他看來,小肥羊當時完全有能力去整合內蒙古肉羊全產業鏈,但他們放棄了。
時至今日,業界對小肥羊創業團隊“急功近利”的質疑仍不斷,也在懷疑資本的價值。“但餐飲連鎖行業及肉制品加工和養殖業,尤其是初創時期,沒有資本助推是很難有所作為的。”經過多年總結思考后,李奇認為,從30張桌子的第一家店到登上百勝這艘巨輪,1999年到2012年的小肥羊完成了完美的第一棒,“如今創始團隊私下聊天的時候,還經常追憶那段快樂的時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