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往何處去?
扎一次4塊錢,對于醫生來說感覺完全不一樣。很多中國醫生在國外沒辦法做西醫,只能想盡辦法用中醫提高療效,會看很多書,學很多東西,加之商業利益的刺激,他們的水平往往會比國內的中醫高。
如今這些民營的中醫機構,因為圈子小,都互相認識,也是很好的關系。他們認為應該重新站出來、聯合起來,真正按中醫學科的特性去探索一個適合學科發展的管理模式和形式。
雖然在各個中醫館跳槽的情況時有出現,但大家的關系并沒有因此變得緊張。
徐文波認為進入中醫行業的人能夠發揮各自特長,大家應該聯手起來為中醫行業做一些事情。就如同她與哥哥徐文兵在同一屋檐下,一個管理著御源堂,治療病人、研究中醫專業,一個開辦厚樸中醫學堂,將更多精力傾注在中醫文化的傳授和傳播上。兩人各自為政,也不時互相交流、互相扶持一把,所做的都是為中醫發展添磚加瓦的事情。
對于中醫商業模式的發展,徐文波有一套自己的總結:用職業培訓傳承中醫、用現代科技帶動中醫、用連鎖管理發展中醫、用國際推廣弘揚中醫。她認為,中醫最符合現在的“5P醫學模式”。“5P”即預防性(Preventive)、預測性(Predictive)、個體化(Personalized)、參與性(Participatory)和健康促進(Promotion)。
現在,京朋匯有11項專利技術,都是在治療方法上面,所以他們現在屬于高科技企業。邱琳認為,作為一個醫療機構,他們就是憑中醫里面一個一個的方法和成果在運營。“如果沒有一點自己的東西,不可能走得長、走得久。”
新中醫
不改革就不能振興
“我希望投入中醫事業的年輕人都是很時尚的,他們出身中醫科班、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寫寫小楷、喝喝茶、精通外語、父母健在、劫富濟貧、收入可觀。”徐文波好像是在按照她的模子來制定“新中醫”的要求,但她說她還遠未達到,比如說寫小楷、天文、地理。
當我們問她,為什么一定要求父母健在時,徐文波說,如果自己沒有學透的話,父母身體能好嗎?我們覺得這樣的人一定難找,但她認為,一定會越來越多的。
其實,說得一口流利的外語、寫得一手漂亮的小楷,真的沒有絕對的必要,這些都過于理想化,徐文波覺得中醫大夫最主要的是會看病,而且要樂于普及中醫,還要會看化驗單。
在日本工作多年的徐文波在思想上走在時代前沿,她覺得中醫作為一種職業必須要重新定義。對于大部分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都希望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同時滿足自己對物質的追求。中醫職業必須滿足他們的需要,才能在人才輸入上有更多的保障,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要么是“沒出路”人的選擇,要么是“貴族”的選擇。
而對于如何達到這一目的。御源堂負責人徐文波和李永明的思路多少有點異曲同工,他們都想培養媽媽們對中醫的了解和熱情。“只有媽媽看到中醫大夫很牛、挺滋潤的、茶也懂、車也有、老去國外旅游、病也看得好,才會培養孩子當中醫全科醫生。如果像現在這樣很多中醫診所都哆哆嗦嗦的、診所又小又臟、藥房也那么破、指甲也不剪,你愿意讓他當嗎?”徐文波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兆麟堂的韓韓潔希望能夠盡快找到經營人才,這樣她就可以有時間幫魯兆麟老師抄抄方子,在協助魯老師工作的同時,學習一些知識,當好跟班。她覺得真正的師傳,就是鞍前馬后地伺候著,從老師的一言一行中體會全然的精髓。現在,她的兒子在中醫大學讀大二,將來有望傳承中醫衣缽。
徐文波覺得,自己從來沒有想著弘揚中醫。她認為,中醫是一種能量,生生滅滅,卻不會完全消亡。徐文波的哥哥徐文兵告訴她,人有愿望、有能力,就多做一點,沒有能力就少做一點。徐文波自己的理想,是做御源堂的學術交流會,她希望大家聯手起來,發揮各自的特長,借助科技的力量,包括網絡教學等等。
什么樣的東西能獲得追捧?就是要把傳統中醫用大家理解的語言闡述出來。徐文波很推崇歌手周杰倫宣傳傳統文化的方式,一首《本草綱目》讓多少年輕人記住了那么多專業的藥名?她覺得這就是符合時代需要的中醫傳播方式,這樣的傳播者越多越好。梁冬做的也是同樣的事。他曾說,他不會當大夫,但是會更多地推廣中醫。
要懂得最民族的東西,同時要具備與世界交流的能力,這就是對國學、中醫頂尖人才的評判標準。或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地去傳承,并懂得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去發揚這些東西。這些也是時代的要求。
“看我抓一把中藥服下一帖驕傲……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們一定不能輸。”這是周杰倫《本草綱目》中的歌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