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分化:草根or商業?
有了錢和明星的推動,微電影被最大化地廣而告之,成為了街知巷聞的一個新概念,并且在逐漸形成一個產業。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優質的微電影,比如《老男孩》、《66號公路》、《指甲刀人魔》等作品,同樣也看到了《超級本來了》、《不會說話的女孩》等讓人并不感到特別滿意的作品。業內普遍這樣定義微電影:比普通意義上的短片制作精良,水準更高,微電影就是“微型電影”。既然是電影,那它必定存在優劣。
目前微電影最大的爭議在于“廣告化”。2010年秋天的一部《老男孩》讓廣告主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推廣平臺。《老男孩》是優酷和汽車廠牌合作的《11度青春》系列微電影中的其中一部。憑借影片優良的制作和感人的情懷,點擊量超過4000萬,這也意味著影片中時不時出現的汽車Logo也被這個數字的人群看到了。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普通廣告從前期策劃到制作,找明星代言人,后期找電視臺、網站等媒介進行推廣,在廣告價位越來越高的今天,花費巨大。而微電影的投入卻只要幾十萬,就有良好的視頻平臺進行推廣播放。更為重要的是,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 .13億。這個完全不弱于電視觀眾的基礎數字,而且又是有消費能力的人群,是每個廣告主都想要爭取的。
但廣告怎么植入,植入多少?之前提到的吳潔茵表示,這是一個協商博弈的過程,作者本身想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廣告商又是出資人,想要盡可能大地進行產品或者品牌推廣,如何找到結合點才是關鍵。但對于外界所謂的廣告化束縛了創作一說,吳潔茵表示,“有點言重了”。
關鍵詞3:監督微電影要怎么管?
“我建議國家以及相關機構不宜過早介入到微電影中。微電影是大眾公共不受拘束的平臺,某種程度可以創造自由下的出眾者。”
“每個人都能成為播客,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系統化,這應該是微電影最大的魅力。”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教授在說道。周教授表示,由于微電影的蓬勃發展,學術界也開始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普遍的態度是——樂觀其成。
在他看來,商業和民間創作,是微電影缺一不可的兩個有機組成,“商業化的運作是微電影能夠有今天如此大關注度的重要原因,這種操作能夠把微電影做起來。而草根的播客文化則把每個人都成為了信息源,能夠讓微電影更為普通民眾所用。”
雖然微電影目前的發展迅速,良莠不齊,但周教授不建議用過多條條框框束縛微電影。“除去不能太暴力、不能太色情這些基本的道德約束,我建議國家以及相關機構不宜過早介入到微電影中。”周教授表示,自由競爭能夠使微電影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是顯而易見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